财中社12月12日电华西证券发布报告称,银行理财对产品估值采取平滑处理是2022年末至2023年初行业规模超预期下降背景下的应对之策。从本质上来看,理财平滑估值的做法有悖于2018年《资管新规》关于净值化的核心思想。因此,2024年初理财行业发展重回正轨后,监管开始陆续回收“战时策略”,如一季度限制理财绕道保险新增高息的一般性存款,二季度终止存量手工补息合约,并叫停银行理财与信托公司的平滑估值合作。
“去平滑化”对银行理财、债市或主要带来三个维度的影响:一是产品的业绩基准下限可能需要下调,进而缓解整个资管行业的业绩压力。对于银行理财而言,“高收益、估值稳定与流动性”一直是投资层面的不可能三角,净值平滑手段主要通过大幅抑制波动,降低居民赎回欲望,短暂打破了不可能三角限制。基于理财存款替代的负债特征,当平滑工具被回收后,估值稳定性与流动性的优先级或上升,这也意味着当前理财收益达成业绩基准下限的难度将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12月初,存量日开型、最小持有期型、定开型、封闭型理财产品业绩基准下限中枢分别为2%、2.45%、2.95%、3%。
二是理财可能需要主动换仓,配置更多估值稳定的流动性资产,同时压降高波动品种的仓位。二永债波动大、低评级信用债流动性弱,这两类资产可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而理财减持后,受到流动性、税收、银行风险资本占用等种种限制,市场上承接这部分资产的力量或相对有限,短期内可能会形成供过于求的格局。同时如果这部分资产调整幅度较大,影响可能也会从信用板块蔓延至流动性较好的利率板块,不过参考往期以理财行为为圆心的债市调整,利率债受到的波及往往不大。拉长时间,利率债等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可能迎来更多的配置与交易需求。
三是债市的波动可能重新变大。据各理财三季报资产配置信息,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理财资金投向资管产品、协议委外的规模占比分别为46.4%、5.8%,即“半直投、半委外”的管理模式尚未改变,其中信托是此前理财合作最为紧密的机构。当传统的估值平滑合作模式被打破后,原本投向信托的资金,一部分或回流理财自身的账户,另一部分则有可能出于对收益及免税的诉求流向基金端,即未来理财可能会加大基金的配置。当资金流向债市中最活跃的交易型机构,波动天然会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在债市出现潜在风险之时,理财可能也会抢跑赎回,放大机构行为对于债市定价的扰动。
此外,本轮的监管推进可能也与近期债市收益率的极端下行有关。在12月9-10日两个交易日中,中长端利率的下行幅度累计达到8-10bp,丰厚的资本利得收益与理财低波的表现,或加深居民端对于固收类理财风险收益特征的错误认知,进而推动存款加速转化为非银负债,最终使得利率在交易力量推动下进一步无序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