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13 02:47:49 股吧网页版
新财观 | “让政策调整走在市场曲线之前”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董希淼,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3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其中,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在笔者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5年货币政策的基调“适度宽松”,既是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也充分考虑了外部不确定因素,更结合了对明年经济工作的谋划。时隔十多年,货币政策取向再次回归“适度宽松”,进一步传递出积极明确的信号,有力提振各方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2025年,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断提升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前瞻性、有效性、针对性,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笔者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将合理充裕,利率水平将处于低位,信贷环境将全面优化,金融将进一步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服务。2025年,央行将适时降准降息,引导市场利率稳中有降,并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更多资源投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消费金融等领域,更好地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更好地激发市场有效需求。

  同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更好体现“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继续降低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展望后续,笔者认为,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更具前瞻性、有效性、针对性。一是要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超常规地进行预调,让政策调整走在市场曲线之前,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彰显前瞻性;二是继续降准降息,2025年可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50个基点,引导LPR下降25个基点,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增强有效性;三是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丰富工具箱中的“十八般武艺”,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特别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消费金融等支持,体现针对性。

  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会议还提出,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在这方面,笔者建议,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认真按照“一省一策”要求,设计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具体方案。例如,在农信社改革中,各省份要根据不同情况,兼顾促进发展和防范风险双重目标,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同时,不同地区的改革重点和次序也应有所区分。譬如,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应将化解风险放在首位,适当组建市级农商银行和省级农商银行;而东部地区则重在提升法人机构竞争力。

  未来,中小银行需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制定科学务实的发展战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在细分市场寻找差异化定位,进行更精准的数字化转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逐步迈上特色化和精细化发展之路。笔者建议,金融监管部门采取更多措施,支持中小银行更好地建立资本补充长效机制,提高相关机构长期可持续发展稳健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