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12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3月,工信部曾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集聚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培育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助推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实现复工复产,增添发展后劲,提高发展质量。该文件发布以来,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本次《方案》明确了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包括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百城”试点取得扎实成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应改尽改,形成一批数字化水平达到三级、四级的转型标杆;试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等。
推动4万家以上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方案》指出,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关键路径。
每经记者注意到,《方案》共提出深入实施“百城”试点,分类梯次开展数字化改造,推进链群融通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赋能,深度激活中小企业数据要素价值,提升数字化转型供给质效,提高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等七方面重点任务。
在深入实施“百城”试点方面,《方案》提出要因地制宜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纵深推动工业大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具体而言,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分批支持100个左右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因地制宜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4万家以上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其中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与此同时,面向基础较好的工业大县大范围复制推广试点城市工作经验和成果,依托县域优势产业推动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重点中小企业的应用推广,打造一批数字化水平达到三级、四级的中小企业标杆。
在分类梯次开展数字化改造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文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其中,要求面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系统化集成改造;面向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实施重点场景深度改造;面向小微企业推广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数字化转型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能够提质降本增效,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能够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带来增量。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开展不同程度的数字化改造主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增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带动数字经济发展。
建设一批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垂直行业大模型
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赋能方面,《方案》提出包括发布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加强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推广,强化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基础等三方面内容。
聚焦加强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推广,《方案》提出,要发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现场交流活动的平台作用,宣传推介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典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加快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复制推广。鼓励各地参考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应用图谱等,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运行维护、经营管理等中小企业关键业务场景应用普及。
针对强化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基础,《方案》提出,支持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等开源社区牵头成立人工智能开源社区,聚焦中小企业特色需求设立专题人工智能开源项目,提供可复制、易推广的训练框架、开发示例、测试工具和开源代码。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开源项目,降低人工智能部署开发门槛。
同时,鼓励龙头企业、交易机构、平台企业、数据服务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公共数据集、行业数据集,为中小企业提供用于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高质量数据。建设一批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垂直行业大模型,强化中小企业大模型技术产品供给。
谈及人工智能应用对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起到的作用,盘和林认为,当前政策面的智能化其实主要是自动化,智能化能够显著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盘和林认为,产业转型应该以引导为主,数字化转型也需要投入成本,因此企业家应当在做好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和成本投入等综合考虑之后,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