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推进ESG实践,一方面可以为园区打造差异化名片,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另一方面可以为园区内企业集中提供ESG相关服务。
● 本报记者郑萃颖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苏州、天津等地陆续发布ESG发展方案,结合当地产业特点、资源优势,探索ESG实践之路。近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启动促进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研究及行动方案的编制工作,将打造北京市的园区ESG实践标杆。苏州工业园今年3月发布《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梳理园区内ESG产业,搭建ESG数字平台,服务园区企业ESG实践。
园区构建ESG生态
北京丰台微信公众号12月13日消息,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近日启动促进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研究及行动方案的编制工作,该园区将全面、系统推进ESG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开展ESG实践。2023年该园区内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率为63.6%。业内人士称,除丰台园外,北京还有其他产业园区正在推动ESG实践。
苏州工业园是以园区为主体开展ESG实践的先行者。今年3月,苏州工业园发布了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配套措施,从鼓励应用实践、支持产业发展、形成发展合力三方面出发,支持园区内企业ESG发展。苏州工业园将对符合条件的ESG项目、符合ESG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给予奖励。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负责人吴学军介绍,为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推动企业ESG实践,园区配套引入了ESG服务机构,设立国际化咨询平台,建立了ESG数字平台。园区的ESG产业创新中心聚集了研究机构、咨询机构、评级机构、认证咨询、环境服务、数字方案和绿色金融七大产业,构建ESG服务生态。园区内企业可以通过咨询平台获得24小时的ESG咨询服务,通过ESG数字平台测试企业自身ESG治理水平,发现薄弱环节。“苏州工业园区内共有上市公司66家。我们希望通过政策支持,帮助上市企业主动披露ESG信息,做到应披尽披。”吴学军说。
商道咨询合伙人彭纪来表示,产业园区推进ESG实践,一方面可以为园区打造差异化名片,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另一方面可以为园区内企业集中提供ESG相关服务,比如建设有助于提升员工福利的基础设施,铺设可为企业减碳的屋顶光伏设施,搭建园区的数字化碳排放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的运营碳排放数据,以及组织ESG交流活动等。另外,产业园区可以针对产业特点,摸索出园区内企业的ESG信息披露和评价标准,降低企业学习、实践成本。
北京上海深化ESG实践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分别发布了ESG体系发展方案,将促进ESG发展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相结合。
今年6月,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在京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力争达到70%左右;到2035年,北京ESG体系高质量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成为ESG发展全国高地和国际代表性城市。在ESG评价体系建设方面,北京要推动建立体现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国际可比的ESG评级体系;在政府采购方面,支持相关区探索将ESG因素纳入政府投资、招投标和采购过程。
今年11月,北京市朝阳区发改委发布《北京市朝阳区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目标进一步提高,力争到2027年区内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率达到90%。
今年2月,上海市商务委印发的《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力争具有涉外业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实现全覆盖,民营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率明显提高。
今年11月,上交所发布消息,已制定完成《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据统计,2023年度沪市1187家公司发布了ESG相关报告(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ESG报告),披露率超52%。评级方面,连续两年纳入MSCI的ESG评级的241家公司中,69家公司评级等级提升。沪市ESG信息披露、评价与投资良性互动的市场生态已初步形成。
多地探索推动ESG发展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认为,我国不同城市或区域的ESG政策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北京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上海偏向公司治理和绿色金融,苏州则侧重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利用其制造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引导企业应用环保和智能制造技术,优化产业结构。
除了北京、上海、苏州,今年8月,天津港保税区发布的《关于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发展提升环境绩效水平工作方案(试行)》提出,到2027年,区内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力争达到80%以上;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构建ESG生态链,以制度创新促进区域发展与国际接轨。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区位优势,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同时在区域内形成了金融服务产业、通信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注重ESG治理的产业集群,形成良好ESG生态。
长三角上市公司在低碳转型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拓展岗位稳定就业、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成效显著。
近日发布的《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2024上海ESG发展报告》认为,我国在ESG发展实践方面,应进一步细化现有ESG监管政策和标准体系,提升ESG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政策激励,逐步完善ESG指数和评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