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北京报道12月14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围绕“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表主旨演讲。
韩文秀表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即将顺利实现,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5%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30%,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家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韩文秀表示,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也就是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与以往多年相比,在提法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有利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好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这些政策新提法的背后有很高的含金量,具体方案将在全国两会登台亮相。
韩文秀表示,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要稳住大宗商品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
韩文秀表示,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我国产业体系完整,供给能力超强,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货物出口已经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同时,要认识到当前我国内需不足,外需受到国际上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要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一方面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有进有退、有增有减、有保有压,增强供给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另一方面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的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这样才能夯实做大国内大循环,更好带动和引领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韩文秀主旨演讲主要内容如下(21记者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有所删减):
第一,要全面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绩和潜能。
一年来走过的历程很不平凡,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即将顺利实现,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5%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30%,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家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二是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像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的国家。
三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明确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前7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外国人来华经商旅游明显增多。
四是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正在缓解。
五是民生保障扎实有力。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我国粮食产量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我国粮食安全底气更足。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在持续改善。
今年二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一定压力,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保护主义上升,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这些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应对和解决。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发展壮大的,我国经济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我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很大,产业配套能力很强,供给和需求两侧都能够支撑国内大循环,这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本依托。
再看优势多。我国拥有大部分国家所不具备的多方面优势,既在量上有大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也在质上有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社会稳定优势,特别是由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制度优势,这些优势支撑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同我国经贸合作需求持续上升。
再来看韧性强。我国广大企业敢闯敢拼、经营灵活,人民群众勤劳智慧、百折不挠,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很强。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居民储蓄率高,产业结构齐全,经济体系抗风险、抗冲击的能力很强。
最后来看潜能大,我国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发展内需和创新发展的潜力很大。我国城镇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人均基础设施拥有量也低于发达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活力,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效应会持续释放,这些都将对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要通过改革发力、政策给力,把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际。
第二,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党中央明确,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为此,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也就是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与以往多年相比,在提法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有利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好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这些政策新提法背后有很高的含金量,具体方案将在全国两会登台亮相。
首先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明年要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用好税收、赤字、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政策工具,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当前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特别是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明年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赤字规模,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拉动。同时,政策着力点要更加清楚,重点要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重点领域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用好转移支付政策和资金。加强动态监测、分级预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扩大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在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要适时降准降息,用好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还要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第三要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要以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来统筹谋划经济工作,防止政策相互掣肘。要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等都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要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促进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协同,消除中梗阻,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第三,是明年工作要抓好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第一,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率,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要稳住大宗商品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扩大服务消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要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第二,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要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力支持发展更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新三样”等优势产业是我们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现在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用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完善技术、环保、安全、能耗等标准,促进“新三样”等优势产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巩固和提升国际竞争优势。
第三,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以全面深化改革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出更多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改革举措。要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算法推荐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要加强监管、规范算法,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要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第四,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资、稳外贸。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在有效应对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中,我国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从2017年的12.8%上升到2023年的14.2%。我们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来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2018年到2023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货物贸易,从1.9万亿美元增加到2.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所占的比例不断提升。我们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第五,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潜力。要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建设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要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央地协同合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第六,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严守耕地红线,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目前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75%左右的粮食产量,90%左右的粮食调出量,要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间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稳妥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践行文明城市理念,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七,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地区生产总值前10位的经济大省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0%以上,前10位的工业大省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前10位的外贸进出口大省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要强化对经济大省的土地、能源、环境、要素等要素保障,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更好发挥比较优势。
第八,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全球1/3以上,近年来为全球提供了60%的风电设备、70%的光伏组件、超过70%的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这些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美丽中国,要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的增长点。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要推动全国的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第九要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要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好产业、就业帮扶等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总之,我们的民生政策就是要推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的局面。
第四,做好经济工作要统筹好几个重要关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5个必须统筹的规律性认识,这既是对以往经济实践的总结提炼,也是对今后工作的科学指引。
一是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就越有效。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有所为”,就是要不断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完善市场规则,并且要带头遵守规则,着力矫正市场失灵,规范竞争秩序,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大舞台。政府“有所不为”,就是要防止对微观主体活动的不当干预,不搞地方保护主义,不搞自我小系统。
二是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我国产业体系完整,供给能力超强,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货物出口已经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同时,要认识到当前我国内需不足,外需受到国际上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要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一方面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有进有退、有增有减、有保有压,增强供给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另一方面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的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这样才能夯实做大国内大循环,更好带动和引领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的生产力。要坚持双轮驱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时,我国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和沃土,要加快应用先进技术、前沿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四是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家底已经相当厚实,积累了规模巨大的资产,同时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负债。对于各种存量资源,我们要心中有数。要推动推动经济发展,需要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同时加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要善于通过盘活存量来带动增量。当前经济工作实践当中已经有很多探索,我们要持续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减轻一些负担,要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央行再贷款资金用于收购和处置存量商品房,各类产业园区要盘活存量闲置低效的土地等,这方面可做的文章很多,可挖的潜力很大,做好这些文章就能够更好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五是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我国具有巨大的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和产业配套能力,能够为提升质量做优做强创造有利的条件。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都有很高的要求,我国发展的任务还很重,要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和领先技术。当然,培育更多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和领先技术,要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各位嘉宾同志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干字当头,求真务实,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