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麻醉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整合规范麻醉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助力安全手术诊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指南》参考2023年版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将现行麻醉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10项。
国家医保局对此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医保局参考,结合实际做好对接落实,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由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
对此,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麻醉学系主任黄宇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指南》的顶层设计,以及对问题导向的梳理,让业界和老百姓都能更清晰地了解,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麻醉类立项指南根据作用范围将现行价格项目分为局部麻醉、全身麻醉、镇静镇痛等类别,在具体类别下根据具体操作设立项目。
例如,局部麻醉根据作用机制分为局部浸润麻醉、局部静脉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还根据是否气管插管,设立无插管全身麻醉价格项目,使麻醉价格项目更加规范,确保临床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也便于将来更多新的麻醉技术进入临床应用,让患者得到更加专业、精准的医疗服务。
对此,黄宇光认为,《指南》给出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并且按照麻醉专业的工作性质和内涵,梳理了工作分类和主要内容,让大家更加容易理解临床麻醉的贡献及其价格体系,旨在给予客观的专业评价和收费框架的梳理。
为避免临床滥用监测项目,《指南》将监测纳入麻醉类项目的价格构成,不再一一列举。后续地方医保部门制定麻醉类项目价格基准时,将监测项目纳入成本核算范围,体现监测资源消耗。
同时,考虑到患者麻醉监测需求主要与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危重患者、儿童、老年人在实施麻醉时,意外情况发生率更高,需要提供更多监测。为充分体现服务产出导向,在麻醉项目中,为危重患者、儿童、老年人设立加收项,保障“一老一小”患者手术安全。
黄宇光认为,《指南》的价格标准在全国范围执行时,仍需考虑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并对此加以适当的调控,以保障医患双方的关切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