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及财政政策,在整体上,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结构上,会议明确“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在央地财政关系上,会议提出要“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上述表述有何深意,和老百姓的生活有何关联?对于这些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研究员近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进行了解读。杨志勇还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民生保障还要强调财政对高质量就业的促进作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杨志勇。
财政赤字率突破3%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据了解,从1998年开始,我国就提出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持续到2004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重启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历年“积极”的背景不同、程度有所差异。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该如何理解?
“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最为重要的新提法。”杨志勇对南都记者说,更加积极,意味着力度更大;更加积极,意味着规模更大,同时在扩大的规模上,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财政资金效益的提升。
谈及财政政策的规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高财政赤字率。那么,明年的财政赤字率将达到多少?
对此,杨志勇表示,财政赤字率突破3%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用好财政政策空间这一有利的积极因素,需要提升财政赤字率,增加政府可支配财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地扩大国内需求。
南都记者关注到,目前,从多家机构和业内多位专家的预测来看,明年财政赤字率或在3.4%以上,甚至有专家预测这一数值可能超过4%。
求职者在“职引未来”巡回招聘(银川站)活动现场查看岗位信息。 新华社发
提振消费要在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做文章
除了更大的财政支出规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指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对此,杨志勇表示,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面,要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靠拢。比如:需要做好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相关工作;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高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
谈及提振消费这一方向,杨志勇认为,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振消费,也就是说要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如何增加居民收入?答案之一就是促进就业。杨志勇说:“提振消费要综合用力,最重要的是在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做文章,促进就业在改善居民劳动性收入上有重要作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杨志勇进一步说道,民生和消费领域一直是财政支持的领域,民生保障还要强调财政对高质量就业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当前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保持就业总体稳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作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方向。
此外,杨志勇还谈到,明年财政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将钱用在刀刃上,“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12月17日,观众在重庆市江北区举行的2024中国(重庆)丝绸时尚消费节现场选购丝绸制品。 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增加地方自主财力的改革任务要在2029年前完成
南都记者注意到,9月底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揽子促进经济发展的增量政策,并以12万亿元的化债举措画上阶段性句号。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未提及地方债等问题,但明确提到“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对此,杨志勇认为,增加地方自主财力,需要在收支两侧着力。
关于收入,杨志勇表示,在税收上,需要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在转移支付上,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在发债上,扩大地方债规模,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在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上,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
南都记者关注到,央地财政关系的背后实际上是跟事权相匹配的,地方政府运转离不开财政支持。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中央收支占比较高,多数省份依赖转移支付。关于支出,杨志勇表示,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
“上述改革任务要求在2029年前完成,改革要稳步实施,只要具备条件就抓紧落实。”杨志勇进一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