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18 15:40:10 股吧网页版
大湾区协同驶入快车道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石青川 | 广东报道

  走出珠海金湾机场大厅,便能看到排着队接机的车辆,他们之中多半都有两张车牌。听一位旅客讲,这些车辆大多来自澳门。港珠澳大桥落成、横琴口岸自助通道建立,使得澳门不少旅游机构得以直接在机场接机,还可以开车将游客送至澳门与香港任何一家酒店楼下。

  这样的便利源于大湾区建设的软硬联通。“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相继实施以来,广东公安机关共核发“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机动车牌证13万副;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出入境车辆累计突破1282万辆次。

  5年来,粤港澳三地共同公布涵盖食品、中医药、养老等领域的“湾区标准”已超215项;“一试多证”政策实施以来,超过20万港澳居民在粤工作。

  这些不断增长的数字,是大湾区互联互通的直观反映。

从横琴山上看一水之隔的澳门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I摄

广州港南沙港码头上整齐排列的集装箱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I摄

  超级工程“硬联通”:跨海穿洋缩短湾区城市距离

  11月28日下午,广州南沙的天气异常晴朗,排列整齐的集装箱如城墙般陈列在港口,多个黄色载货机器人穿梭其中。两个机器人相遇时,还会互相让行保证安全,它们如蚂蚁一般有序协作,将集装箱运送至指定区域。这里便是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

  “除了其中几个步骤外,四期码头已经实现无人化,你看那些货运机器人,是自动作业,并不是由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实时操控,而是提前设定好了规则。”南沙港区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

  南沙港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大量的货船在这里停留中转,大到汽车、机电设备,小到服装鞋帽、粮食等,只要是能叫得上名字的品类,这里都能看到。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这里是必经之地,货物会通过这里走向海外或进入内陆。

  据广州港南沙港务统计,南沙港作为广州港的主力港区,国际航线通达100 多个国家和300多个港口。

  记者在南沙港区办公楼向四周望去,周边景色颇为震撼。向北能看到东莞的虎门,向南则望见一条“巨龙”穿行海上,这便是深中通道。

  沿着蜿蜒的深中通道驱车前行,这座超级工程如一条巨龙横跨伶仃洋,连接起深圳、广州与中山3座大湾区城市。桥上往返的车流中,不仅有满载货物的货车,也有搭载着一家人的轿车。

  每次往返于香港与内地,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主任黄冰芬总会感慨“太方便了”。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因为深中通道,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由以往的2小时缩短至半小时,湾区城市群之间实现了一小时生活圈。“有了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港人北上更方便了,两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经济文化交流也便利多了。”黄冰芬说。

横琴口岸通关速度非常快

横琴口岸可以直接乘坐公共交通去澳门

横琴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展示的药品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石青川I摄

  城市轨道“硬联通”:加速往来交流

  12月2日,琴澳重点跨境民生工程——澳门轻轨横琴线正式通车。从澳门到内地,又增加了一条方便的路径。

  如今,轨道交通与自驾线路如人体经络一样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连接起来。

  从港人北上消费、无卡通关及“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便利,到港珠澳大桥的港车北上、粤车南下,都让常在内地交流的黄冰芬感到前所未有的畅通。“我常来内地看粤剧,我也有朋友住在内地,来香港上班。”

  广州、深圳等交通枢纽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也在不断推进。

  “广佛同城”效应开始放大,已经有年轻人实现白天在广州上班,晚上住佛山;深圳的高铁线路四通八达,从深圳北站出发,一个小时左右便可快速抵达大湾区各主要城市。从深圳乘轨道交通进入香港,便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更快速地到达澳门。

  关闸,是澳门最繁忙的陆路口岸。连接关闸和拱形马路之间的狭长道路,处于莲花山下,古称“莲花茎”,现如今的关口又是一幅人来人往新的景象。

  万浩天今年刚从澳门城市大学研究生毕业,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他能很明显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日新月异,最直接的体会就是澳门的地铁(城轨)通的地方变多了。“以前只局限在氹仔岛附近,相当于只是观光城轨。现在建了跨海班线,可以直接通到澳门半岛,以后肯定能把横琴口岸、青茂口岸、拱北口岸、机场、港口都连起来。到时候哪个口岸人少,我们就走哪个口岸,不用排队了。”

  记者走访时也看到,由于澳门大学在横琴扩建了新校区,大量澳门大学的师生频繁往返于横琴与澳门之间。一位横琴口岸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少师生根据课业需要,可以当天多次往返于横琴与澳门之间。“有些学生上午的课少,上完就到横琴这边休息。下午上课了就再走口岸过去,上完课再回来。有的学生我一天能看到他好几次。”除了通关简便,还可直接在口岸乘“通琴号”到澳门与横琴的各地点。

  “通琴号”是横琴与澳门之间的跨境通勤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目前“横琴—澳门”跨境通勤线路共计18条,已累计注册琴澳居民、澳门务工人员、澳门高校师生逾万人,覆盖澳门24个站点。

  上述负责人还透露,在公共交通方面,2024年3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推出了“横琴动态公交”这一创新的“网约巴士”服务。“就跟网约车一样方便,不过需要在规定的站点上下车。现在已经覆盖合作区内159个站点(155个公交站、虚拟站点4个),累计服务人次超过33万。”

深圳湾公园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I摄

  生活要素“软联通”:推动人才共同培养

  通过跨境通勤线路一路西行,便可到达横琴的“澳门新街坊”。尽管地处横琴,这里采用的却是澳门的社区管理规则与服务标准,据说置业在此的澳门居民能享受原汁原味的澳门式生活环境与公共服务。

  分子态(澳门)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滋才便是“澳门新街坊”的业主,由于澳门与横琴之间的互通越来越方便,他不仅将公司开到了横琴,同时也在横琴置业。

  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横琴工作生活很惬意,自己的孩子以后也“必须”在横琴的学校学习。“我小时候在澳门,校园都很小,有些学校操场要与别的学校共用才行。内地的校园满足了我对学校的所有幻想,所以我的孩子一定得享受这种环境才行。”他笑着说。

  越来越多像黄滋才这样的澳门青年进入内地生活工作,带动了澳门与横琴生活设施上的联通。

  据了解,横琴不仅建成投用了多所公立学校和幼儿园,还引入了横琴华发容闳学校、哈罗礼德这类国际化教育资源。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合作区就业、居住的澳门居民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视同横琴户籍学生,截至9月,在合作区就读的澳门学生已超500人。

  有了教育资源的联通,人才共同培养也接踵而至。

  在一个开放式小礼堂一样的地方,一场面试刚刚结束,演讲台的背景板上用英文写着面试要求。台下几名身穿西装的学生随意地坐在一起,用英语讨论着刚刚的面试问题。

  这里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教室,与其说是教室,不如说更像一个众创空间。学校管理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他们采用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都与香港科技大学同步,尤其是刚刚面试的名为“红鸟硕士”的人才培养项目,“我们不看成绩,但你一定要有自己想达成的目标和擅长的领域。刚刚的面试就会围绕这些内容展开”。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的办学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所以我们就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不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或者南沙校区,可不要搞错了。”管理人员纠正着外界对学校的称呼。

  这里的学术氛围确实浓厚,图书馆里坐满了学生,教室里三五成群的学生在研究课题,电梯里也能听到不同地区学生探讨交流,开放式实验室里不同肤色的学生相互配合做实验。

  市场规则“软联通”:促进商业要素流动

  生活要素的联通给商业要素流通提供土壤。

  由于地域面积限制,港澳两地在实体产业发展上时常会因此受限,而粤港澳大湾区的联通正在让多地联动的企业纷纷冒出来。

  多地联动能带来哪些好处?

  最近一直在做粤港澳三地青年创业研究的黄冰芬觉得自己有发言权。她发现越来越多的港澳企业选择在内地生产,还有更多的内地企业通过港澳的优势走向世界,“我觉得这是趋势,优势互补不就是区域合作的目的嘛”。

  “我问过一些来香港的科研人员,他们觉得香港给予的科研条件和空间在世界都属领先,所以愿意在香港进行研发,香港注册的IP,也方便走出去。生产方面,大湾区的制造业基础有目共睹,只要有创意,什么都能造出来。”她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澳门人,黄滋才对于内地的“大”十分向往。由于澳门面积较小,很多产业发展受限,而澳门多项业务可以在横琴通办,让创业有了更多选择。“我们公司同时开设在横琴与澳门两地,澳门那边主要负责运营与市场,横琴这边主要负责生产与研发。”

  这样的公司结构需要两地政府与市场的互认互通。黄滋才以药品生产为例,澳门对于药品以及保健食品等生产标准与内地不太一样,因此在横琴生产、在澳门经营需要打通市场管理方。

  可喜的是,2023年10月实施的《“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澳门设计”标志管理办法(暂行)》,让黄滋才成功拿到了“澳门监造”系列标志,顺利将产品推向两地市场。

  “软联通”通不通畅,资质互认便是最明显的风向标。

  在金融领域,“深港通”“跨境理财通”“债券通”“南向通”“互换通”等制度已经落地实施,粤港澳金融市场给资金流动提供了渠道,粤港澳之间投融资通畅了。

  在标准衔接方面,随着第二批“湾区标准”清单的公布,“湾区标准”已覆盖食品、交通、养老等32个领域215项。过去这些领域的企业想拓展市场,需要去三个地方办理证照,现在这已成为历史。10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粤港跨境通办,“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都已经实现,港澳企业商事登记进入“一网通办”时代。

  纵深融合,协同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湾区

  随着湾区内软硬联通一步步推动,未来还会有哪些梦想照进现实?

  智慧城市成为想象空间最大的领域。“未来是AI的时代,我觉得这需要更多技术交流与共享,一起提升区域内的创新能力。”黄冰芬认为,科技是大湾区的优势,城市间商事的通办,本身也需要智慧城市这套系统做支撑。

  生物医药则是另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领域。横琴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就是不错的案例。“澳门的中医药可是很有名的,很多中医药产品还打入了葡语国家。”黄滋才认为,在生物医药研发、健康管理等方面可以继续拓展大湾区城市间的合作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让企业看中的优势还有走向世界。

  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南沙工作专班副主任何颖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不少企业的境外投资都是通过他们进行的。“我们有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南沙快线’,这个通道可不是哪里都有,通过我们的辅导能让申请备案的时效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她自豪地表示,他们还导入了海关(AEO)、税务、知识产权等6个部门政务事项,“进一次门、办多项事”。

  在“走出去”方面,黄冰芬认为,香港还能发挥更大作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能给大湾区的企业提供融资和投资服务,还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标准的定制方面,帮助提升大湾区企业的竞争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