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指出,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会议强调,要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
会议提出,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我国已基本建立了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主要涉及最低收购价政策、种粮补贴政策等,这几年的重点是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主要用以保障种粮农民的收益。
记者注意到,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对此,李国祥表示,粮食主产区为了发展粮食生产,付出了较多发展经济的机会成本,还要拿出大量财政资金来补贴粮食生产。为调动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我国建立了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核心的主产区纵向利益补偿机制,但中央补偿资金相对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主产区面临的问题。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意味着在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方面,对主销区的横向利益补偿约束性会更强一些。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会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应该如何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李国祥看来,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数字化,二是生物科技,三是绿色发展。把这些技术配套起来,要有优良的品种、有机械化设备、有水肥条件,进行高度密植,从而提高单产,这样就可以在保证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李国祥进一步举例说,比如我国现在改良出来的优良品种可以进行高密度种植,但这些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还不是很多。目前玉米的密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应用该技术的一些地方,亩产达到了1500斤左右甚至1500斤以上,远远高于全国平均的玉米单产水平,所以很多地方在采用这项技术方面还有很大潜力,要加快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由于各个地方情况不同,比如有的地方水资源比较多,可能就不一定要搞节水农业,种植小麦和玉米的,可以搞节水农业、智慧农业等,不同的品种不一样,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李国祥说。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
在李国祥看来,从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内容可以看出,明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会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本次会议也提出,要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