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毛佳慧)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央企市值管理九条”)。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研究负责人迟永胜表示,“央企市值管理九条”的发布,进一步要求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积极建立市值管理的系统化思维,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运用市值管理相关工具,综合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市值管理或开启新篇章
早在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即明确,在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进行业绩考核时,要考虑设置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指标。
此后,“证监会、国资委等部门陆续推进相关事宜,但未能形成以市值管理为主题的相关规范和指导文件。市场对市值管理的定义、重视程度并未形成一致意见。上市公司或规划和使用了影响市值管理的个别工具,但并未形成市值管理的系统思维和标准策略。市场上也未能就市值管理形成统一认知和正向合力。”迟永胜说。
直至今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以下简称《指引》)。市值管理的定义在《指引》第二条得以明确:上市公司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基础,为提升投资者回报能力和水平而实施的战略管理行为。
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研究团队(以下简称“市值研究团队”)12月4日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分析报告(2024年11月)》显示,《指引》发布后,上市公司公告建立公司“市值管理制度”的数量明显增加。报告还显示,截至2024年11月30日,国有企业占A股总市值比重约为47.8%。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印发的“央企市值管理九条”明确“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迟永胜表示,国有企业占据A股上市公司市值的“半壁江山”,国有企业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迟永胜称,证监会、国资委市值管理相关文件的印发和上市公司行动的数量预示,我国A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新篇章或将全面开启。
因企制宜开展市值管理
在对“央企市值管理九条”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后,迟永胜表示,“央企市值管理九条”的内容,突出了一个定位、两个意识、六个工具、三个保障。
“一个定位”即“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是中央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载体,也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两个意识表现为,在对“央企市值管理九条”进行词频分析后,市值研究团队发现,“主动”“积极”这两个意识体现得较为明显。例如,主动意识主要体现在:围绕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主动作为;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于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或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的舆情及时响应、主动发声……积极意识主要体现在: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投资价值的并购重组;紧盯核心科技资源积极开展投资并购;积极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央企市值管理九条’还提出了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工作的‘六个工具’,即从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增持等六方面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工作。”迟永胜说。
三个保障方面,迟永胜分析道,“央企市值管理九条”明确了“三个保障”——组织保障、机制保障、合规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强调了企业负责人的重要性,提出“督促控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人员积极组织参与业绩说明会、投资者沟通会等各类投资者关系活动”“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二是机制保障,体现在“中央企业要将市值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明确市值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推动控股上市公司制定全面务实的市值管理制度并依法合规披露制度制定情况”。三是合规保障,明确“中央企业要督促控股上市公司树立科学市值管理理念,强化合规管理,完善内控体系,坚持规范运作,严格遵守国资监管、证券监管等各项有关政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