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是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离岸金融指数报告2023》自2024年4月在上海正式发布以来,不仅收获广泛的社会认可,也为我国金融强国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12月19日,在第21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离岸金融研究所所长、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专家景建国分享了离岸金融指数研究所获得的最新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
第一,我国应尽快把人民币作为离岸金融的结算货币,这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上海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好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第二,我国应高度重视开展离岸金融活动,并将其作为我国跨境投融资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应主动积极开展离岸金融活动,特别要把大力开展离岸金融活动作为我国改善营商环境、完善法制体系、透明监管和税务安排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离岸金融为我国跨境投融资提供了更为可靠、高效、便捷和安全的渠道;离岸金融的发展也为我国开展跨境投融资的机构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第三,离岸金融与跨境金融和自贸试验区(港)的高度融合,是我国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趋势。我国自贸试验区(港)的发展,需要较大程度依靠我国整体的金融配套服务能力,跨境金融的未来发展同样会影响我国离岸金融和自贸试验区(港)区的发展,并会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水平、效率和便捷性。
第四,我国既要开展境外离岸业务,也要高度重视开展境内离岸业务。我国应充分借鉴学习美国的国际银行设施(IBF)来大力开展境内离岸活动。IBF是美国根据法律设立的一种特殊金融设施,用于向非居民客户提供存款和贷款等金融服务,且不受美国国内银行法规的严格限制。
第五,我国要高度重视离岸金融与离岸经济的融合发展,并积极推动“近岸制造”发展。“近岸制造”(Near-shoring)是全球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战略趋势,主要指的是企业将生产基地或制造环节迁移到邻近需求市场或创新中心的地区。我国在相关自贸试验区(港)建设离岸金融中心和开展注册型经济活动,将使得我国通过“近岸经济”活动把我国传统的“中国制造”改变为“国际制造”,能够在形式上将“中国出口”改变为“离岸地出口”。我国可通过地理邻近性、市场适应性、降低成本和推动技术创新,帮助我国企业适应全球化趋势和提高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第六,我国应该积极探索离岸金融与数字金融和虚拟货币的共同发展。离岸金融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随着虚拟货币的发展,一些离岸金融机构开始探索将虚拟货币纳入其业务范围,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因此,我国首先应大力发展数字金融业务,以及尽快开展虚拟货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