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中国用户对先进技术的接受程度和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已经走出了一条独立行情。
近日,大陆集团发布2024年未来出行趋势调研报告,该报告由市场研究机构 infas代表大陆集团在德国、中国、法国、日本和美国等五国进行调研后得出。调研结果显示,在调研的五个国家中,中国消费者接纳新兴汽车技术的意愿度最高,诸如自动驾驶、大屏幕显示和AI语音控制等技术进步尤为受到欢迎。
大陆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汽车子集团业务的冯贺飞表示:“不同年龄层及国家对于汽车新技术的接受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大陆集团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针对特定市场的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并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
调研报告显示,10%的中国受访者拥有电动汽车,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在尚未拥有电动汽车的受访者中,中国有高达8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计划购买电动汽车;这一意向比例几乎是德国(39%)、美国(45%)和日本(32%)等国家的两倍。
自动驾驶方面,90%的中国受访者认为自动驾驶是一项有用的先进技术,82%的受访者认为未来5年自动驾驶会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相较之下,德国、法国、美国受访者中认为自动驾驶是先进技术的比例普遍低于60%,德国、法国认为自动驾驶能够在5年内落地的受访者比例低于40%。
智能座舱方面,89%的中国受访者认为车内的人工智能语音很重要,而德、法、日持有相同观点的受访者比例均不到40%,美国为50%。此外,在上述几个海外区域市场中,均有60%左右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语音使得驾驶者分心。
对于汽车未来属性的变化,73%的中国受访者认为汽车除了交通工具外,还将拥有休闲娱乐、工作等第三空间属性。而在德国、法国,超过70%的受访者均认为汽车的首要属性仍是交通工具,美国和日本持有相同观点的受访者分别为58%和64%。
从调研结果来看,和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用户相比,中国用户对于电动汽车、AI座舱、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接受程度出现了显著差异。
这和燃油汽车时代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位美系车企高管曾告诉记者:“燃油汽车时代,中国用户也有自己特殊的需求,但大体上中国用户和欧洲、日本用户一样,注重燃油经济性,同时又和美国用户一样喜欢大空间和舒适体验;对于全球车企来说,在了解这些需求之后,就可以结合旗下欧洲产品的动力总成和美国产品的空间等。但智能电动车时代,全球车企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燃油汽车时代,基于多个区域市场需求开发的“全球车型”一度是中国用户的“心头好”,海外车企针对中国市场专属开发的产品,反而会被冠以“特供车”的称号,部分产品也会因为“特供”的背景,在终端销售上逊色于同级别的全球车。
智能电动车时代,中国用户已呈现出和海外用户截然不同的观念,部分需求甚至出现了背道而驰的情况。某欧洲豪华品牌车企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在数字化和互联性方面,中国与其它市场有很大的差异,这些是现在中国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过去全球车的战略在当下已经不再适用。
但对于大部分跨国来说,除了要切实理解中国用户需求、具备相应的智能技术能力外,在汽车行业内卷持续加剧的当下,单独为中国用户开发产品的成本要远高于全球车的本地化适配,大部分海外车企需在财务回报和市场份额之间进行抉择。
另一方面,对于目前前赴后继出海的中国车企来说,本土车企擅长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是否能够成为海外销售杀手锏,仍有待观察。
多位在中国汽车公司海外事业部工作的人士表示,作为汽车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欧盟德、法、意等国消费者对于新品牌和过于潮流的功能并不热衷,大部分欧洲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定义依旧是车,是一个交通工具,他们并不接受过度的科技感,同时整个欧洲在智能网联的发展上依旧远远落后于中国,用户对于智能的需求并不是那么迫切。
“在智能化方面,中国跟欧洲用户有很大的差异,欧洲用户的需求会比中国晚12个月甚至更多。”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