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22 12:54:10 股吧网页版
2024科技金融报告|科技之力,金融之水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宋亦桐

  技术变革都是源于科技,成于金融。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证明,金融是科技重要的支撑力量,助力技术进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从传统银行体系奠定基础的1.0时代,到股市平台蓬勃发展的2.0阶段,直至今日以创投模式参与的3.0版本,金融不仅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资源调配和风险分担机制,更与科技相互交织,共同催生了无数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机遇。金融也在服务科技进程中持续演进,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及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催化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中国已踏上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途,科技金融必将在其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全球科技金融的历史沿革

  历史经验表明,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进而形成推动人类历史进步力量的关键因素。

  将时间的指针拨动至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海外贸易蓬勃发展,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满足原材料采购、厂房建设、设备购置以及劳动力雇佣等需求。于是,现代商业银行应运而生,在货币发行、金融监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现代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彼时的工业革命和海外贸易相伴而生。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电气革命和铁路建设热潮接踵而至,这一时期不仅是科技领域的大跨越,在金融领域,投行和股市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企业为了筹集资金进行电气设备研发、铁路铺设等大型项目,纷纷借助投资银行的专业服务,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股市则为公众提供了参与科技产业投资的渠道,金融与科技如同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在时代的轨道上同频共振,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进入信息产业主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现代创业投资体系逐渐形成并成为科技金融领域的重要力量。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创业投资专注于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性的初创企业,以风险投资为主要手段,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介入,为其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全方位的支持。美国的硅谷地区堪称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典范。在那里,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相伴而生,催生出微软、谷歌、苹果、亚马逊等“七巨头”高科技企业,金融和资本发挥了关键作用。

  回顾过去四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高铁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支持。而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和独角兽企业的爆发,背后则是依靠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共同形成的创投市场。

  正是金融的力量,使得新技术能够走出实验室,实现大规模应用,最终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

  而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呼之欲出,以Chat GPT、Sora等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席卷全球,在这一背景下,科技金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能力的较量,更是金融支持体系和创新生态的竞争。

  中国科技金融拾级而上

  自然界的发展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规律,无法实现飞跃式的突变。同样,科技的进步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国对于科技金融的认知和实践,也在不断反馈中得以强化。

  2006年2月,原银监会印发《关于商业银行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确立金融服务科技的意识,实现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性可持续发展。

  这是金融管理部门第一次就金融服务科技作出部署。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是一次业务拓展与转型的重要契机,确立服务科技意识,促使银行跳出传统业务框架,深入了解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风险与机遇,为后续科技金融体系的发展构建了理念基础。

  2014年1月,原银监会等部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要求从信贷产品创新、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融资等多个渠道促进科技和金融的深层次结合。

  科技金融概念由此变得清晰。在政策推动下,风险投资机构、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专营部门纷纷设立。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风险投资机构为科技企业早期孵化与成长提供高风险偏好资金支持,并凭借专业的行业经验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科技支行专注于科技企业的中长期融资需求;科技金融专营部门综合了金融集团内部资源,通过一站式服务提高赋能科技金融的专业性与效率。

  与此同时,科技部联合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发力,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积极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为科技金融领域的全面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3月,《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围绕科技金融的政策和理念持续升级。

  从科技金融生态构建角度,科技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流入科技领域,促进科技金融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如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科技企业信用评级等机构的发展,从而形成围绕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完整产业链条。各环节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科技金融生态更加稳定、健康、可持续。

  终于,在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居首的科技金融直接对标新质生产力,成为最重要的金融发展抓手,彰显了科技金融在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核心引领地位。

  生态圈“进化”雏形已现

  从蹒跚起步到枝繁叶茂,中国科技金融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蜕变。当前,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渠道长期占据关键地位并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资本市场、创业投资等融资渠道以及保险行业风险减量形成协同互补合力,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

  银行构建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网络,成为科技企业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专业型机构(科技金融事业部)为科技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方案;而特色化机构(特色支行/网点)则更加贴近科技企业,精准对接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强大的服务合力。通过这种方式,银行不仅促进了科技企业的发展,还利用自身的风险管理经验,提供财务咨询、资金监管等综合服务,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在银行之外,资本市场也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能够筹集大量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市场拓展,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能够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新兴科技领域,促进科技产业的整体升级。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也由此形成了对科技创新从早期孵化、股权投资、财务顾问、上市融资,以及上市后的再融资、市值管理、并购重组、做市交易、股权激励等全业务链服务。

  创业投资在科技金融体系中独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间接融资覆盖度不足的空白。在发展初期,创业投资的介入可以帮助企业完善商业模式、制定战略规划、搭建团队等。创业投资机构再通过资本退出机制,如企业上市、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投资回报,然后将资金再次投入到新的科技创业项目中,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资金流。

  面对研发失败风险、技术侵权风险、市场波动风险等诸多不确定性,保险行业在科技金融体系中的风险抵补能力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开发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保险产品,如中断险、专利侵权险、产品质量险等,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有效风险保障。

  科技金融时不我待

  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科技金融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新一轮科技浪潮汹涌而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日新月异,各国都在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与支持力度。

  率先在科技金融领域取得优势的国家,能够更高效地培育和集聚创新要素,催生出具备强劲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以及创新产业集群,有助于稳固并提升国际经济地位。

  向内观,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历史节点,迫切需要借助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培育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尽管政策导向明确且前景广阔,但科技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多数科创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常面临经营利润与现金流为负的状况,债权融资艰难,银行传统信贷评价与科技企业实际发展易错配;人工智能算法“黑箱”特性使金融决策透明度与可解释性存疑;科技保险风险大且分散,缺专业人才与历史风险数据,定价困难,保险公司研发意愿低,产品种类少、价格高,这些都考验着行业智慧。

  解决痛点需要技术助力,为进一步激发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效能,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鼓励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内外部数据和大数据技术对科技型企业全景画像,提升客户筛选和营销对接效率,促进金融服务触达更多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支持金融机构依托创新积分、“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等“技术流”信息,借助数字手段,提高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

  部分金融机构已在实践中做出尝试,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金流转效率与透明度;综合考量企业创新成果、经营效益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化解科技企业准入、测额、授信难题;联合科研机构与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算法解释性研究项目,使金融决策过程更加透明。

  发展科技金融时不我待,未来已来,随着技术创新与金融变革持续交融,科技金融也将不断突破藩篱,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北京商报记者宋亦桐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