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最新中国和全球钢材需求预测研究成果,综合采用钢材消费系数法和下游行业消费法,预计2024年我国钢材消费量为8.63亿吨,同比下降4.4%;预测2025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为8.50亿吨,同比下降1.5%。根据对全球及各地区经济发展与钢材需求量分析,预计2024年全球钢材消费量为17.47亿吨,同比下降1.4%;预测2025年全球钢材需求量为17.58亿吨,同比增长0.6%。
建筑钢材需求仍将继续下行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持续开展2024年度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钢铁行业也多次召开自律座谈会并呼吁钢企进行自律减产。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国粗钢产量9.29亿吨,同比下降2.7%。
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也出现同步下降。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综合采用钢材消费系数法和下游行业消费法测算,2024年我国钢材消费量为8.63亿吨,同比下降4.4%。根据对全球及各地区经济发展与钢材需求量分析,预计2024年全球钢材消费量为17.47亿吨,同比下降1.4%。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管志杰表示,受国内需求不足,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等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仍然深度下滑,我国钢材整体消费量下降。综合分析测算,预计2024年全国建筑行业钢材消费量约4.58亿吨,同比下降8.6%。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对此进行强调。
“政策将持续发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管志杰说。
但从先行指标看,2024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9.66万亿元,同比下降18.0%;房屋新开工面积6.7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这或将拖累2025年房屋建筑领域钢材需求。
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预测,2025年,全国建筑行业钢材需求量约4.44亿吨,同比下降3.2%。2025年我国整体钢材需求量为8.5亿吨,同比下降1.5%。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区已经自2024年8月23日起,暂停公示、公告新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工信部正在加快修订出台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坚持控总量、优存量、促升级的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完善差别化产能的置换政策,促进行业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优化和减量提质发展。
“钢材需求量从2021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下降,目前行业也达成共识,钢铁行业已经从增量发展阶段过渡到了存量优化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中,简单的规模扩张模式已经很难走通,钢铁企业必须要在提品质、提效率、降成本和精益管理上下功夫,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处副处长高升告诉记者。
“两新”政策带动制造业用钢增长
相较于建筑行业钢材需求,在今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影响下,汽车、家电、机械工业、造船等行业的钢铁需求均呈现较好增长。
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0万辆和27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7%。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将达到3140万辆,同比增长4.3%,再创历史新高。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测算,2024年汽车行业钢材消费量约5750万吨,同比增长1.8%。2025年,在“两新”政策以及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政策带动下,汽车行业将保持增长态势,同时考虑维修等需求,预测2025年,汽车行业钢材需求量约5980万吨,同比增长4%。
管志杰表示,目前“两新”政策的利好持续释放,明年政策还会继续加码。随着补贴政策资金陆续到位,预计将拉动钢材消费增长1200万吨。目前制造业用钢的升级为钢铁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各地企业积极对接下游需求,加快产品的调整,强化高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力度,特别是在海洋工程、能源装备、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未来整体趋势可能会推动钢材向高强度、轻量化、耐腐蚀、长寿命、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更高效的运输和使用需求。
在产品结构优化的同时,企业规范管理也在持续推进。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此前也明确呼吁,要加强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加快研究推进产能治理和联合重组,提高经济效益,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常国武告诉记者,接下来工信部将抓紧开展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工作,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遴选一批引领型规范企业,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安全化转型升级。
“‘内卷式’竞争是低效无序的,靠打价格战抢占份额的行为是严重扰乱市场的。”高升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自觉遵守行业规范,摒弃低价竞争行为,通过创新实现差异化发展。可以围绕钢铁产业链进行适度的多元化业务拓展,探索相关产业或产业链上的新机会,打造新的增长点。
此外,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还发布了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暨发展质量)评级。110家钢铁企业进入本次评估范围,其中竞争力(暨发展质量)评级为A+(极强)的钢铁企业有18家,占评估钢铁企业总家数的16.3%,合计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3%。
纳入全国碳市场有望提升低碳钢材占比
钢铁行业是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任务艰巨。推进超低排放改造也是目前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共有164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公示,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肖邦国表示,绿色低碳成为钢铁行业发展主基调,一是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二是节能改造深入推进,三是低碳转型工作全面铺开。
12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征求意见稿,这也意味着钢铁距离纳入全国碳市场更近了一步。
管志杰表示,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有助于企业适应国际化的需求,推动钢铁企业改进生产工艺,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从而推动钢铁行业的结构优化。从长远来看,这一趋势将推动低碳钢材生产占比的提升,下游市场可能会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低碳钢和零碳钢的使用。
同时,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也发布了2024年钢铁企业ESG评级研究成果。在进入本次评估范围的103家钢铁企业中,获评AAA、AA的钢铁企业共有22家,占评价钢铁企业总家数的21.4%,合计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7.3%。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标准与认证中心副主任霍咚梅表示,相较于2023年,2024年钢铁企业ESG报告及披露比例有所上升,行业企业对ESG的认识和信息披露意愿逐步加强。随着纳入全国碳市场时间的临近以及相关政策出台,钢铁企业的ESG相关报告披露率及质量都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