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台智能机器人灵活穿行于或狭窄或弯曲的通道,自动识别并稳定取放货物,还能连接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工作流程……
赋予“他们”智慧、控制“他们”行动的,是上海仙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仙工智能”)。作为国内智能机器人控制器的引领者,仙工智能致力于加速AI+机器人的融合创新,一步步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的跨越,目前拥有完整的控制器产品线和全场景数字化软件。
“我们的产品是仙工智能使命和愿景的最好体现,那就是加速开放多元的智能文明,让智能机器人没有门槛。”仙工智能CEO赵越说。
弃医从智,三夺冠军
“最开始我学的是医学,是浙大竺可桢学院八年制医学班的。”赵越笑着回忆说。得益于浙江大学开放包容的教学体系,医学班学生前四年除了医学预修课外,还必须学一个非医学本科,赵越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
赵越发现自己更感兴趣、更有热情的不是医学,而是智能控制。于是,在浙江大学就读的第五年,赵越毅然选择退学,重新考入浙江大学智能控制研究所,攻读自己热爱并擅长的智能控制领域硕士研究生。
赵越与几位同学组队参加了RoboCup小型足球机器人比赛。“这项国际赛事规格很高,自1998年举办以来,涌现出很多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顶尖人才。”赵越介绍说。作为浙江大学小型组机器人足球队队长,赵越带领团队三次获得该项比赛的世界冠军,并在此后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通过参加机器人足球比赛,我们几个同学对机器人更感兴趣了,也看到市场确实有很大需求,于是就一起来上海创业。”赵越说。“仙工智能”应运而生——“仙”就是人站在山上,代表着高瞻远瞩、追求卓越的精神,“工”则指向工业领域,寓意着企业致力于面向未来,解决工业上的难题。
谈及创业过程,赵越将其概括为“不断跌坑,不断爬坑”。“跌坑是必然,只是坑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关键是,你还能不能爬出来,爬出来的速度有多快。”他说。
聚焦控制,降低成本
在近日举办的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仙工智能带来了年度新品——全球首款通用智能机器人控制器SRC-5000,并现场演示了搭载SRC-5000的轮式人形机器人,正式宣告其进军具身智能。
仙工智能去年开始研发一款新的控制器,重点解决企业最耗费人工的上下料环节问题。“创业以来,我们一直在解决搬东西的问题。去年,我们做了一款复合集成控制器,把控制系统从原来的三个集成在一个核心系统内,降低智能机器人的制造成本。”赵越说。
在具身智能万亿元级的巨大市场里,赵越将仙工智能定位为一家“卖铲子”的企业。“我们更多是为大家提供工具、提供服务,解决终端客户获得成本高、频繁迭代升级的痛点问题。”赵越说,“让智能机器人没有门槛”是仙工智能一直践行的理念,通过研发核心组件“控制器”,把做机器人这个原本需要很大研发团队才能做的事,变成一个懂机械设计、懂客户、再懂一些应用的团队就能做的事。
“未来人形机器人可能不再只是两条腿和两只手的简单组合,而是可能拥有更多的手臂、轮子、视觉传感器等不同的配置。”赵越说,这种多元化的机器人形态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和任务,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
“只有开放,才能多元。”赵越说。仙工智能搭建了机器人行业首个全开放系统性知识库,内容总量达300万字,涵盖了20+细分领域的知识系列,并在持续增加中。“我们希望加速这个过程,让更多的人可以更快更便捷地参与机器人开发过程中,让更多机器人为社会提供新价值。”他说。
扬帆出海,对标需求
仙工智能自2020年开始推进出海的布局和规划。仙工智能成功吸引了一批种子客户,并在2023年和2024年实现了海外业务的翻倍增长。
“仙工智能最看重的是本地化,并遵循‘以软件定义硬件’,从客户实际场景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赵越说,为了满足各地区的个性化需求,仙工智能大力开展与本土集成商、造车商合作,进行产品本土化优化,更加适应实际市场需求。目前公司海外客户近200家,海外业务已经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融资关键是看企业本身的现实需求和战略规划,而不是为了融资而融资。”谈及融资,赵越说,“对创业企业来说,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券融资,最核心的是,融资必须对企业长期发展有价值,回归创造市场价值这个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