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24 03:33:00 股吧网页版
双“C”相遇,2025年万亿城谁率先突围?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潘洁

  GDP规模,一直是衡量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尺。随着区域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谁将成为2025年长三角地区新的万亿城市的讨论持续升温。

  业内普遍认为,徐州和温州作为“万亿后备军”的佼佼者,最有可能率先实现这一目标。

  GDP你追我赶

  温州和徐州均为各自省份的“C位”城市,且都设定了到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万亿元的目标。

  《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25年末,温州将力争迈上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徐州在《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力争到2025年经济总量跻身万亿元城市行列。”

  近年来,徐州和温州的经济数据表现抢眼,在GDP总量上你追我赶。2023年,徐州的GDP总量达到8900.44亿元,略高于温州的8730.6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温州以2125.2亿元的GDP反超徐州(2118.35亿元),领先7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徐州、温州GDP总量分别达6899.37亿元、6732亿元,两地GDP增速相同(增长6.2%),徐州GDP总额领先温州167.37亿元。

  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卓勇良看来,按照目前的数据,两座城市想要在今年突破万亿元大关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增长幅度的要求很高,但按照两城的计划,在2025年实现万亿元城市的目标还是相当有希望的。

  卓勇良认为,徐州的地理位置,相较于温州而言,在这场“PK”中更有优势。徐州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能让徐州在后续的发展中,成为其加分项。

  “从当前形势来看,徐州和温州都具备成为长三角地区下一个万亿城市的潜力。”睿信咨询长三角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高成彦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徐州的优势在于其坚实的工业基础和持续扩大的投资规模,而温州则凭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的逆势上扬。“未来,两地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力度,为冲刺万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温州可以借助温商的力量再上一层楼,更快突破万亿元大关。由于温州的民营经济是“王牌”,温商也成为了比较活跃的群体之一。如果能将温商在全球的力量联合起来,就能够建立很好的供产销网络,必然能为温州现阶段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也将为温州冲击万亿元城市提供良好助力。

  高成彦直言,谁将成为长三角地区2025年的新万亿城市,还需看两地未来的具体表现。但可以预见的是,无论徐州还是温州,都将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温州工业强势发力

  说到温州,民营经济无疑是关键词。

  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代表,温州制笔、服装、鞋业等传统产业曾推动经济快速成长。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温州经济面临困境,主要源于产业结构以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不足。

  为应对这一挑战,温州于2021年底提出强化“5+5”产业链战略。一方面,重塑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加速培育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到2022年,温州进一步拓展产业体系,形成“5+5+N”现代产业格局,即在原有基础上孵化若干个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的未来产业。

  2023年,温州经营主体突破140万户,民营经济规上增加值增长9.9%,为GDP增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温州还通过立法优化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环境。

  2024年2月,温州通过《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优化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环境,也将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让民营经济获得更好发展,也将为今年温州GDP的再飞跃提供良好的基础。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温州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5%、14.7%、15.9%。前8个月,温州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占规上工业总增加值的71.0%。

  同时,温州工业也强势发力,2024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前十大行业增长面达90%,汽车、计算机通信电子、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近年来,温州通过重塑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和培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实现了经济的逆袭。”高成彦表示,特别是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温州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温州还积极引进头部企业重大项目,助力产业提档升级。在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中,温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领跑万亿后备城市,重点行业的带动作用明显,高新技术、高端装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徐州的重工业,一直是传统优势产业。

  从2019年开始,徐州工业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工业的回暖也成为了徐州冲刺万亿的最大底气之一。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徐州聚焦“新型工业化”,还提出徐州要打造全国有地位、全球有影响的制造业强市。

  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在一季度,徐州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也成为了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力量。数据显示,徐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较1-2月份再提高了2.8个百分点。

  另外,今年前三季度,徐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徐州在工业道路上的再布局,无疑将为今年GDP的增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温州和徐州都处于产业转型期,且都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为未来经济发展蓄力。”高成彦说。

  2022年,徐州进一步提出着力培育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对传统产业实现提档升级,壮大优势产业,发展创新产业。

  到了2024年,新兴产业仍在蓄力阶段。徐州持续押注“343”产业,前三季度相关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6%,工程机械产业、新材料和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3.6%、35.8%和12.2%。

  今年前三季度,徐州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增速超20%。

  高成彦分析指出,徐州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支撑有力的产业体系上。一方面,受益于煤炭行业上行和工程机械市场的回暖,徐州的采矿业和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徐州在工程机械、新材料、绿色低碳等三大优势产业上的投资持续增长,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能。此外,徐州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也表现突出,领跑万亿后备城市,进一步彰显了其经济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培育未来产业为新质生产力“播种”。今年初,徐州制定《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和《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亮出未来产业发展“计划书”“行动表”。

  根据《指导意见》,徐州将加快培育氢能与新型储能、深地空间利用、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通用人工智能5个成长型未来产业,谋划布局零碳负碳、前沿新材料、虚拟现实、生物育种等前沿性未来产业。到2025年,“5+x”未来产业体系初现雏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