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武汉报道 近日,开放原子开源鸿蒙项目群在2024开放原子开发者大会暨首届开源技术学术大会上发布了开源鸿蒙操作系统5.0 Release版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以开源鸿蒙为底座的生态设备数量突破10亿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开幕式上指出,国家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和开源发展。经过多年发展,本土发起的开源项目不断涌现、市场应用不断扩大、开发者群体不断壮大。
“下一步,工信部将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生态培育,通过构建先进的开源服务体系、不断壮大开源人才队伍、坚持‘生态即未来’理念、促进开源国际交流合作,不断释放开源发展潜力,为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谢少锋表示。
据了解,开源鸿蒙是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孵化及运营的开源项目,目标是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基于开源的方式,搭建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框架和平台。
项目开源四年多以来,从最早的只有700万行代码的1.0 Release版本,只能支持传感器、摄像头等无屏简单设备到现在超过1.2亿行的5.0 Release版本,底座及配套能力快速走向稳定成熟。
据介绍,开源鸿蒙新版本系统能力更加完备,可支持各类超级应用的开发,分布式软总线再升级,设备连接效率和稳定性提升。且版本升级后,智能设备运行更流畅,多任务处理更高效,设备间的数据共享更加安全便捷。
“开源鸿蒙发行版不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生态平台。基于开源鸿蒙系统弹性部署和软总线两大核心能力,通过统一的底座,能够使如今的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赋能各行各业,这一过程中也可能会裂变出更多的新业态。”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CEO王成录表示。
此次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软件开发者数量突破940万,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开源参与者数量排名第二,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自主研发的开源协作平台已经上线试运营,注册用户数量接近150万。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业务发展部部长付海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的开源生态已经不再是起步期,政府和大多数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共识。我国的开发者群体主要集中于高校学生和大厂工程师两个领域,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如何转变思路,让更多从开源中受益的企业愿意贡献和捐赠出来。
目前,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已有53个开源项目通过技术监督委员会(TOC)的技术准入,覆盖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云原生、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软件、浏览器内核等细分领域。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今年7月正式发布了国内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同时宣布开源其技术。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表示,“青龙”公版机有几大技术,包括硬件、全身动力学的控制软件包以及数据集等,将力争未来逐步开源到OpenLoong这一开源网站上。“能否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开放生态,这是一个愿景,也是一个问号,需要大家一起来共同打造。”
“开源软件经过4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对全球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会上指出,当前,开源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生态构建的主流趋势,我国正大力推进中国开源体系建设。应持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广大开发者应坚持在开放创新中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