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24 09:03:03 股吧网页版
日本“负翁”陷困
来源:国际金融报

  日本超低利率时代结束,以及生活成本加剧,加大了日本民众的个人债务压力。

  目前,日本消费贷款增长率达到16年来的最高水平,家庭借贷也在去年首次超过收入。这样的情况已经引发负面影响,日本个人破产数量创下自新冠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与债务相关的自杀事件也在增加。

  日本政府担忧,长期习惯于低利率环境的日本民众可能一时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并因此陷入财务困境。

家庭平均债务水平高企

  日本并不是唯一一个面临债务问题的国家,不过该国个人债务问题已经显现一定风险。

  由于抵押贷款利率快速上升导致房价不断上涨,日本家庭的平均债务水平在去年首次超过了平均收入水平。2023年,日本两人及以上家庭的平均负债达到655万日元,而年收入为642万日元。这一首次出现的新情况尤其对年轻的家庭造成沉重打击。

  经合组织的最新比较数据显示,日本2022年的家庭债务与平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达到创纪录的122%,与美国和英国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陷入债务困境的年轻人数量不断增加。日本在2022年将成年年龄从20岁降低至18岁,这意味着18岁和19岁的青少年无需父母同意即可签署消费贷款合同并申请信用卡。而新冠疫情后的消费推动借贷需求,受TikTok等社交媒体上的广告影响,20多岁人群的借贷需求正在增加。

  与年长人士相比,日本年轻人面临借贷危机的风险更大。日本29岁以下个人账户的平均负债额在2023年达到992万日元,几乎是10年前的3倍。金融厅官员警告称,没有稳定收入的年轻人很容易陷入困境,并可能拖欠债务多年。

  日本国家消费者生活中心的数据显示,2023财年,青少年和20多岁的人有关多重债务的咨询数量创近10年来最高。青少年的增长尤其惊人,截至今年3月,青少年咨询案例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为了还款,一些借贷者只能以贷还贷,陷入还债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借贷利率非常之高。据日本金融厅统计,大多数未偿还消费贷款的利率为14%至16%。

  高压之下,不少借贷者不得已要申请个人破产。政府报告显示,在去年,日本超过7万人申请破产,为新冠疫情来最高。真和法律事务所律师本木茂树说,以今年1月至10月的法院数据推估,全年的个人破产件数可能攀抵7.5万至8万,恐将升至2012年来最多。

  连带与债务有关的自杀人数也升至11年来最高。多次借贷造成的债务问题,被认为是导致更多人自杀的主因之一。2023年,此类自杀人数达792人。

日央行推升借贷压力

  “失去的三十年”背景下,日本的家庭负债问题已经逐渐凸显。当下,日本央行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动作让这一问题加重。

  与其他主要央行踏入降息通道相比,日本央行逆向而行,提高借贷成本,增加了个人债务压力。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央行于1999年采取零利率政策,在很长时间里实行超低利率政策。

  作为长期宽松的副作用,产生了日元贬值。今年以来,历史性的日元贬值水平成为推动日本央行转向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因素。加之工资和价格之间的良性循环已经显现,今年3月,日本央行以7:2投票通过结束负利率,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这是17年来首次加息。7月31日的货币政策决策会议上决定再次加息,将原本为0—0.1%的政策利率(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提高至0.25%。

  从经济学角度,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利率的提高无疑将增加债务成本。

  在日本启动加息期间,已有分析人士指出,短期来看,日本央行加息或会令政府、企业及个人债务负担加重。但长期来看,加息有利于增加国民储蓄收益、抑制日元过度贬值造成的财富外流,同时还有利于提升企业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让人力资源更加集中到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中。所以加息势不可挡。

  目前,日本家庭债务的大约90%与购房成本有关。而房价上涨速度远快于工资上涨速度,尤其是在东京地区。房地产市场研究公司东京官邸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建公寓的价格是日本平均年薪的10 倍以上。日元疲软使得日本的房产对于一些海外买家来说相对便宜,而他们涌入市场也推高了日本房价。

  加息环境中,约有四分之一选择浮动型贷款的家庭尚未准备好具体措施来应对可能因加息而导致的还款额增加。在2024年春季劳资谈判大幅加薪之后,如果未来家庭年收入可以保持稳步增长,债务收入比就会得到改善。但是,尚不清楚这种加薪会持续多久。而且由于通货膨胀持续存在,物价上涨进一步压缩了普通家庭可用于储蓄的空间。

  今年以来,日本央行累积加息两次。此后,日本央行已连续3次会议未进行追加加息。日本央行将密切关注美国经济政策的前景以及日本国内工资和物价的走势,明年加息仍存在较强预期。随着日本央行进一步提高基准利率,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将愈发令人担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