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25 00:36:00 股吧网页版
万字长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信托行业的影响
来源:信托百佬汇

  本文由天津信托公司治理总部供稿

  【摘要】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分水岭。笔者认为,从信托行业来看,政信业务和城投债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展业时可更多关注平台的利差贡献;普惠消费信托市场或将扩容,但竞争压力也将加大;流动性宽松环境下,自营投资和权益类投资信托计划迎来相对友好的环境,但利率环境复杂,固收类投资信托计划实施难度不小,配置债券ETF或成趋势;对于绿色信托、养老信托、数据信托、科技信托等值得加强研究,寻找盈利性较好的结构性机会。

  12月11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回顾2024年,全年目标即将完成,9月增量政策成效显著。展望2025年,外部不确定性增加,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更加全面有力地提振消费,更为严格监管的风险防范,都将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2024年经济工作总结

  增量政策驱动下,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会议认为,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9月下旬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5%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近30%。

  二、2025年经济工作要点

  (一)形势研判

  外部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这不仅包括市场普遍预期的特朗普关税/汇率等不利影响,后文提到的深化改革开放的外部挑战、防范金融风险的外部冲击;笔者预计,还有对12月以来多国政权变化、发达国家集体右转和北约扩军备战等地缘政治环境剧变影响的考量。不排除未来或将迎来更强烈、更广泛的冲击。

  多年需求不足顽疾待解。疫情后的三年,内需都是重要问题,消费端、投资端增速均震荡下滑,2023年总储蓄率高达44.3%。但我国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变,推动扩内需政策从“结构为主”逐步向“总量和结构兼顾”转变。

  (二)认识、基调和目标

  规律性认识方面,更多关注统筹协同和总量因素。从“九个坚持”、六个必须再到“五个必须统筹”,反映了党中央对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的开放态度,2025年将更多关注总量、存量、政府力量,不再把供给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

  政策基调方面,将更大力度政策刺激和改革开放。对比三年来政策基调可知,中央重要文件首提“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对标内外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2009年。笔者预计,类似高强度支持在2025年后仍有望维持甚至增强。同时,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将扩内需(特别是提振消费)、稳定资产价格和防风险提到更突出的位置,持续重点关注安全、科技和预期。

  发展目标方面,GDP增速不低于5%、提振物价。会议指出,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鉴于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新增就业1200+万和大力度刺激政策等因素,预计2025年GDP增速目标≥5%。“注重目标引领,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这是过去15年来首次将提振物价放到工作目标的高度,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助力实现物价合理回升。

  (三)政策要点

  政策力度大、择机出;工作抢在前,重实效。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会议指出,要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笔者预计,岁末年初将是政策高峰期,两会前后和面临外部冲击时也是大力度政策出台的关键期。

  货币政策方面,迎来十五年未遇之充裕流动性。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探索拓展央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结合多方观点,笔者预计,2025年化债推进和地产复苏助力M1增速回正,经济回暖推动M2增速上行;除了岁末年初,降息降准还将择机出现;央行将力争更好地平衡降成本和稳预期,国债收益率下行但年内幅度不及市场预期;化债持续推进,驱动地方债之间的利率总体收窄,与国债的利差维持在较低水平;弱美元周期等因素驱动人民币汇率震荡上行;流动性充裕的环境或将延续一段时期。

  财政政策方面,迎来三十年未遇之高强度投入。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11月明确的12万亿元化债新政拉开了逆周期财政政策的序幕。笔者预计,2025年赤字率目标≥4%;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不低于2万亿元且有望追加;面临超高付息、“三保”等压力的部分区域和重大冲击的时点仍有望获得更有力的化债支持;国防、水利、交运、医疗健康等设施投入保持增长;居民消费和设备更新的补贴规模大幅提升。

  (四)重点工作

  政策重点基本稳定,提振消费力度增强。近年来,扩大内需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始终是年度重点工作的前两位。今年提振消费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经济大省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继续成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稳住楼市成为防风险首位,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已然较为可控;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全面绿色转型成为重要发展机遇。

  扩内需的新举措有效打通了收入、消费、生产和投资的国内大循环。会议指出,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大财政对终端消费直接投入、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等方式,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力扩围“两新”政策,把更多消费品纳入支持范围,优化补贴发放流程。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体育、演出、数字等新型消费,助力消费升级和综合整治“内卷”。积极发展冰雪经济,推动沿海发达地区向东北、西北的跨区域转移支付。提高养老金直接拉动银发经济,还有望实现家庭内部的跨年龄转移支付。投资目标聚焦在“补短板、增后劲”,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基础设施项目,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危旧房改造,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短板,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领域投资。

  助力应用落地、强化创投支持成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所在。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等。广发宏观认为,“人工智能+”对各产业的赋能改造,将实现我国产业纵深、需求厚度和新技术的有效互动。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已出台未来产业相关政策文件、建立未来产业发展先导区。粤开宏观认为,有望在特定区域内采用政府采购、消费补贴等方式持续释放场景资源。会议提出,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粤开宏观认为,央企创投基金或提高出资比例,落地长期绩效考核机制,明确尽职免责容错条件。此外,会议提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预计,绿色化和数字化将成为稳住制造业投资的重要方向。

  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支持经济大省勇挑高质量发展大梁。会议指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对经济大省,在资金支持上,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支持力度,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在项目申报、资金分配等方面给予更多自主权。在土地、能源、环境、数据等要素配置方面加大支持,对用地、用能、用海等指标给予倾斜,国家重大项目实施指标单列。支持积极探索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改革,赋予更多先行先试权。预计东部经济大省获得更多制度突破,中西部产业承接进度加速。

  (五)监管要求

  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工作主线,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12月13日,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促进资本市场等各领域平稳健康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逐业逐行逐单位强化金融监管,进一步健全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和问责,加强监管协同,加快补齐金融法治短板,持续提升监管效能。要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进一步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引导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推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势头,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找准金融支持稳外贸的着力点,不断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要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加快推进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

  三、对2025年信托行业发展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为2025年信托行业有望面临较好的经营环境,也为行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做好“五篇大文章”来助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效指引。

  (一)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原则,更好地为地方政府提供插空补位服务。会议提出,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11月,推出12万亿元化债政策;12月,2万亿元置换隐债再融资专项债基本落地,地方政府付息压力得到显著缓解。政信业务和城投债的整体规模和收益率趋势走低,但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经济大省在地方债风险管控方面成效显著,但不少城投付息、“三保”的压力较大,仍有强烈的市场化资金需求。信托公司可考虑进一步加强投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精选在上述省份与公司长期合作、产业基础雄厚但财政资信稍弱的机构,获取更好的利差贡献。同时,应主动升级,选择试点“信托+”探索,为有需求的城投公司和辖内企业积极导入股东资源和自身能力,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更有力支持。

  (二)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原则,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保障。会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公益慈善信托在促进共同富裕、体现金融工作人民性方面具有独特的公益价值,创新运用好公益慈善信托工具,必将助力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议提出,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央地协同合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这将更好地保障人民财产安全,也将进一步凸显信托公司持牌经营优势,缓解近年来行业形象受损、资本市场波动等不利影响。

  (三)把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契机,依托耐心资本推动科技信托发展。信托公司可在培育“AI+”、未来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方面,加大政策解读和产业投研的力度,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发挥多元化、差异化的信托力量。重点发挥灵活适应和插空补位的制度优势,协助央企创投基金、产业背景股东、政府投资基金等耐心资本共同发展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加速新质生产力研发、转化和产业化以及传统产业转型的进度。建议在投资过程中更多关注首发经济,对内卷赛道保持高度警惕。

  (四)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契机,多角度促进绿色信托发展。近期《绿色信托指引》(2024版征求意见稿)发布,将进一步提升绿色信托业务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促进行业竞合。信托公司可围绕产业需求,与银行、租赁等金融同业和其他专业技术机构加强合作,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一是在培育绿色建筑、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等领域寻求更多创收机会,同时建议警惕常规的新能源投融资业务可能面临的产能严重过剩、技术快速迭代和收益评估变化等风险。二是创新绿色公益慈善信托的产品形态和服务范围,助力继续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三是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帮助新能源、环保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四是借助建设全国碳市场的机遇,探索以碳配额为核心的碳信托,助力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五)增加更多居民收入、挖掘消费内需潜力,双轮驱动普惠信托发展。家庭服务信托可提供风险隔离、大类资产配置、财富保护和分配等多元化信托服务,并将信托产品的购买门槛降低到百万元级,未来必将更好地满足广大中等收入家庭长期、稳健的财富管理需求,为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做出更大贡献。消费稳,则经济稳,2023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扩内需的新举措有效打通了收入、消费、生产和投资的国内大循环,续做以旧换新、化债改善应收账款、精准施策民生保障等有望带来万亿级消费增量。信托公司协助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精准信用支持,但鉴于近年来金融机构普遍发力该领域,市场竞争必将更为激烈;同时如何将现有业务模式更好地与消费券等促消费模式相衔接,也将成为摆在普惠信托经营者面前的难题。

  (六)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寻求养老信托联动、创新服务机遇。会议提出,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次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信托公司通过开展定制化的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等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业务,更好地服务居民养老规划;对于失能失智老年群体,鼓励围绕托养照护特殊需要设计信托产品。未来信托公司在传统养老金信托、养老产业信托之外,还可联动更多金融同业,发挥自身制度灵活、投资方式多、整合能力强的优势,从以下领域实现创新发展。一是逐步以养老消费信托作为支付端,整合居家、机构、社区、旅居等可选养老资源,提升康养领域供给能力,满足客户一站式服务需求。二是加强高净值银发细分客群研究,提供定制化的养老金信托产品;三是聚焦智慧养老等养老细分领域,以科技和数据大幅提升养老普惠服务质效,为相关创新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投融资服务;四是积极开展各种服务各类养老、助老等公益事业的慈善信托业务。

  (七)加快数据信托多领域标准研究,逐步形成数字经济领域服务能力。会议提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中全会后,《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重磅文件先后出台,通过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不仅能提升金融机构自身数字化能力,还将推动数字技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实融合等“五篇大文章”服务领域和服务贸易方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但应看到,近年来多家信托公司在该领域积极探索但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行业相关法律制度仍亟待完善。信托公司仍需进一步加快数据信托的统计分类、估值体系、加工流转等领域的标准研究,关注数据信托项目的盈利性和可持续性,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出更大贡献。

  (八)大国大城房产投资价值显现,信托业务和风险处置迎来结构性机会。会议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预计一、二线城市成交量有望维持一定热度,价格或出现回暖趋势,刚需人士可考虑加快看房、议价步伐;同时上述城市的房地产信托和风险处置业务迎来结构性机会。目前多个城市房价收入比跌到国际通行区间(6-7),多个城市租金收益率超3%(一年期存款利率1.75%)。信托公司可考虑在人口持续流入、租金收益率超3%和国资收购存量房的一、二线城市,发挥传统投融资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地产经验的优势,创新支持租赁房企业发展。

  (九)这个冬天不太冷,资本市场相关信托业务有望迎来更多创收机遇。资本市场方面,8月我部报告指出,“全会牛”将有望为权益类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和信托固有业务的8、9月业绩带来更多贡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稳住股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等一系列要求,伴之以充裕的流动性、转好的市场预期、回暖的经济增长让9月我部报告提出“这个冬天不太冷”也正逐步走向现实,有远见且果决的金融机构已着手布局。债券市场方面,明年市场利率整体区间下滑几成定局,但降幅难与今年相提并论;在央行规范市场行为、提振预期的背景下,利率在中短期存在大幅修复可能;利差整体缩窄使得券种配置工作价值下降,债券投资ETF大潮将不可阻挡。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