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人不闲。12月21日,在河南省桐柏县安棚镇李湾村,种茶大户李修让和茶农们趁着天晴,操持着微耕机给茶园松土、追肥,翠绿的茶林间,朵朵茶花含羞绽放,孕育着来年茶叶丰收的希望。
“我家种茶20多亩,以采收春茶为主,每亩收益大约在4000元到5000元,一年光种茶就有10来万收入。”李修让乐呵呵地说。秋冬季节做好茶园精细管理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李湾村茶农们纷纷抢抓农时,给茶树追肥、除草,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10多年前,安棚镇李湾村处处荒山丘陵,土地贫瘠,村民们守着荒山为生计发愁。为提高群众收入,安棚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利用和改造荒山种茶,通过10年耕耘,全镇茶叶种植面积发展至4500余亩,种茶户达340余户,户均实现增收2万余元。
如今,李湾村荒山变茶山,茶山变“金山”,连绵的茶园不仅扮绿了桐柏大地,更让茶农们吃上了“生态饭”,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目前,全县以茶、艾、菌、果、花生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80万亩以上,产值29亿元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桐柏县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颜值’转化成了‘经济产值’,将‘美丽风景’转化成了‘发展前景’。”桐柏县委书记党建凯告诉记者。
桐柏县作为千里淮河源头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坚持以生态引领绿色发展,紧扣“现代化国际碱都”“全国知名茶乡”“中国文旅名县”“中华生态休闲康养福地”发展定位,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建设淮河源头生态保护屏障和绿色发展增长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桐柏,一个‘氧’‘养’得意的福地”正在不断呈现新气象、实现新跨越。
以“治”为先,以“管”除患,以“绿”筑基,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截至今年12月1日,桐柏县PM10年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97天,全县土壤环境保持安全稳定,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近年来,先后建成淮渎公园、流香溪湿地公园、盘古公园等水生态涵养项目;先后完成50余个村庄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建立了1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实现乡镇一级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全覆盖;完成非电行业提标改造、工业锅炉综合整治、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清洁取暖“电代煤”等工程。完成营造林10.1万亩,新建生态廊道16条,创建市级森林乡村5个。桐柏县先后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称号。
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桐柏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产业立县、兴工强县的步伐加速迈进。2024年前11个月,全县7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5.7%。其中,中天碱业年产30万吨纯碱、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一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海格化工科锐新材料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总投资118亿元的中源化学天然碱伴生盐综合利用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桐柏县还强力推进碱化工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与新医药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两金一银一碱”等重点龙头企业持续做大做强,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107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11家。桐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成功晋升一星级开发区,“院士圈”不断扩大,已成功引进3名院士在桐柏设立工作站(工作室、实践基地),“院士经济”正成为助力桐柏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环境就是生产力,生态就是竞争力。在桐柏县,生态含“绿”量正转化为发展含“金”量。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兴产、全域旅游,相继建成了茶祖文化公园、映山红康养小镇、兰香小镇等重大文旅项目。积极发展“文旅+”新业态,推出特色乡村游、休闲康养游等,不断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开展“中原茶乡”第一采、映山红文化旅游节、乡村振兴老区行半程马拉松赛等系列活动,打造文旅品牌,吸引来桐人数突破百万大关,旅游综合收入显著增加。
“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速构建创新区域新格局、着力打造绿色发展增长引擎。”党建凯表示,让“桐柏,一个‘氧’‘养’得意的福地”更加名副其实,以实际行动为南阳“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作出桐柏新的更大贡献。(经济日报记者夏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