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求进”是总基调,“攻坚克难”是关键词。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达到4.8%,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好因素累积增多。
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十位首席经济学家认为,2025年,中国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全年GDP有望实现4.7%左右的增长。中美贸易摩擦与国内房地产行业调整是明年宏观经济两大风险点。
多位经济学家指出,在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中,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担当主角,狭义赤字率提升至4%是普遍预期。适度增加汇率弹性和波动区间,有利于对冲出口压力,稳定国内经济增长。
他们还强调,短期政策刺激并非长久之计,扭转预期、提振信心的关键在于改革。希望能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再次激发经济活力。
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十位经济学家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
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
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军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苏月
明年GDP增速在4.7%左右
十位首席经济学家的预测均值显示,2025年,中国GDP将同比增长4.7%。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预计,2025年实际GDP同比增长4.8%-5.0%,继续保持在长期增长趋势轨道中。其中,消费支出贡献率有望升至70%,全年拉动GDP增速约3.4个百分点,内需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预计,2025年中国GDP增速预计在5%左右。他指出,2025年既是全球宏观大年,亦是国内政策大年。全球政治“右转”和民粹主义抬头,使得地缘政治冲突和全球经贸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内部政策的确定性。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2025年中国GDP增速在4.7%左右。他表示,考虑到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完成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稳定就业大局,以及充分考虑经济增长动能变化及可能面临的各类内外部冲击,预计明年“两会”设定的GDP增速目标将为“4.5%-5.0%”。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表示,考虑到特朗普关税的影响,预计2025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将从今年的4.9%放缓至4.5%。
贸易摩擦和房地产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与国内房地产行业调整是明年宏观经济最为显著的风险。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2025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将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要以更大力度的逆周期调节对冲外需下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年内有必要及时根据形势做出进一步加码,比如追加预算等。
王青也表示,中美之间潜在的新一轮贸易摩擦是明年宏观经济面临的一个风险点。不过,更为严峻的挑战依然来自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整。他指出,房价的大幅下调将进一步削弱市场信心,导致内需不足,甚至可能危及金融安全。这一风险点不仅关乎经济稳定增长,更涉及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指出,尽管近期推出的稳地产政策在推动房地产销售回暖、改善房企现金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房价尚未见底,居民购房成本仍然较高。因此,房地产市场离止跌回稳还有一定距离,政策效果的持续性仍需观察。他表示,“在非常时期,真金白银地落实收储存量土地和商品房政策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关键”。
财政政策将担当宏观调控的主角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定调明年经济工作时首次提到“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同时,用了十多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表述被调整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尽管财政、货币政策的定调都出现了重大变化,但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超常规”的主要看点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更多是对前期操作的确认,而非大的方向调整。
“2025年,刺激消费、扩大投资、缓解外贸压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宏观政策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财政政策将持续加力提效,担当宏观调控的主角。”连平说,因此明年赤字率有望安排在4%-4.5%的区间内,赤字规模将超过5.5万亿元,广义赤字率则将升至10%以上。
连平表示,考虑到目前银行净息差面临一定压力,明年再度大幅降息概率较小,且利率工具需要为将来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间,预计全年降息可能不会超过3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幅度在0.5至1个百分点,释放2万亿元以上流动性,其中中小型金融机构存准率下调空间有限,预计降准幅度在0.25-0.5个百分点左右。(编者注:今年以来央行累计下调政策利率30个基点,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过去几年,央行虽已实施多项措施释放大量流动性,然而,受制于投资者与消费者信心不足,大量资金在银行系统内滞留而未有效注入实体经济。为使货币政策充分发挥其效能,财政政策需加大力度。因此,当前特别强调要推行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并确保其持续发挥效力。这就要求中央政府适度调高财政赤字率,并借助发行超长期国债的手段,以促进投资增长,激发消费活力。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苏月预计,明年“两会”期间将公布一项大约2.5万亿至3万亿元的财政增量,且有明确的促消费、稳收入的政策要素。她指出,若刺激政策的规模未能满足市场预期且实施节奏滞后,市场可能会对刺激政策在提振消费和投资信心方面的效果感到失望。这将导致国内外企业投资动力减弱,进一步拖累劳动力市场,从而形成就业预期下降、收入预期缩减以及内需疲软的恶性循环。
改革是扭转预期的关键
经济学家进一步指出,超常规逆周期政策是有效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再次激发经济活力,全面扭转市场预期。
章俊认为,明年国内经济的头号任务是“促改革”。在目前阶段,财政、货币包括汇率政策主要起到的是稳定预期功能,而提振预期、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系列改革政策加快落地。这包括通过财税体制改革重塑地方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调节供需结构、增加地方财力,促进“土地财政”向“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转型;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推动央国企合并重组,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提振民间资本投资预期,重启“投资-消费-再投资”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将“促消费”和“惠民生”有效结合,通过加大社保、医疗、生育、养老支持力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国内有效需求的持续性改善。
罗志恒也表示,要以更大力度的改革稳定经营主体预期,包括优化国民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减少地方政府支出责任,推出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让地方政府看到行政执法的边界、让企业家看到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态度。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重供给、轻需求”的制度障碍。例如,在生产地征税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嵌入消费地征税,推动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消费环境改善;从建设财政转向民生财政,提高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保障支出占比,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推动农民工市民化、推动转移支付随人走,释放农民工消费需求和落户后的购房需求;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青年失业群体、农村领取养老金群体、二孩以上家庭等的补贴力度,将促消费、扩内需与社会保障和生育政策结合起来。
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也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部分,不是单单靠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就可以轻松解决的。长期来看,还需要通过改革开放,通过持续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环境,来逐步恢复投资者信心,改善经营主体的预期。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今后五到十年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清晰的路径和光明的前景。
人民币汇率可能更有弹性
连平预计,2025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7.1-7.4区间内双向波动的可能性较大。由于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对华出台贸易保护政策,上半年人民币或明显承压。但随着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尤其是在更多积极政策推动下经济加快回升向好,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将逐步走强。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鉴于美国可能最早于明年一季度宣布全部关税计划,并于明后两年分批执行,这一消息可能打击市场情绪,导致人民币在未来1-2个季度内提前贬值。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或在2025年升至7.6。为减缓人民币贬值压力,中国央行需要通过加强人民币定价中的逆周期调节因子以及资本管控来稳定汇率。
章俊表示,基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以及国内稳增长、促转型迫切性提高,人民币汇率或将“更有弹性”,政策层面应“顺势而为”。参考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阶段,适度增加汇率弹性和波动区间,有利于对冲出口压力,稳定国内经济增长。从资本项目来看,“特朗普2.0”系列政策取向将显著提高美国通胀压力,本轮美联储降息周期和降息总幅度或将有所缩窄,中美绝对利差水平明年仍然持续存在,因此汇率政策层面应更加“以我为主”,通过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和预期大幅改善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全球吸引力。
物价温和回升
2024年前11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0.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1%。经济学家认为,2025年,低物价局面仍将延续,但总体水平将高于今年。他们的预测均值显示,明年CPI同比增长0.7%,PPI同比下降1%。
伍超明预计明年CPI增长约0.7%。随着宏观政策着力点转向“大力提振消费”以及“物价合理回升”,国内经济面临的“需求-价格”梗阻有望缓解,对居民收入和核心CPI温和回升形成支撑。
苏月预计明年CPI增长略低于1%。她表示,通胀水平会比今年有温和上升,但难以回到1.5%-2%的水平。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消费,但从2024年的经验来看,消费补贴政策对CPI的提升作用微乎其微。
伍超明还预计,明年PPI约增长-0.8%。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地产政策的持续推进有望对国内投资形成支撑,未来国内定价的钢铁、水泥、煤炭等工业品价格有望温和回升。但同时,部分中游行业产能去化压力仍大,加上相关产品出口外销可能面临各国加征关税的影响,短期国内供强需弱格局将继续对价格形成拖累。
出口大概率前高后低
2024年1-11月,以美元计,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4%。十位经济学家预测均值显示,2025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0.9%。
罗志恒预计,明年出口大概率前高后低,一季度或因“抢出口”而录得较高增速,但二季度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逐步加码后,出口增速可能下行,预计明年出口增速为1.2%左右。当然,中国出口也存在积极因素,包括美国通胀韧性导致加征关税步伐放缓、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和出口布局多元化等。
王青判断,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言论若实施,将拖累我国出口增速6-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以美元计价,明年我国出口增速将下滑至-1.5至-3.0%,对GDP增速的下拉效应将在0.5-0.8个百分点之间。
苏月的预测较为乐观,她预计明年出口增速将在3.5%-4%之间,考虑到特朗普关税可能上半年启动但影响有限,中国出口商可能抢在新关税落地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