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如何转化?重庆正深化“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提升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支撑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更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日前,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介绍,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高新院)成功转化高价值专利752项,孵化落地硬科技企业57家,在2024全国专精特新大会上作经验交流,“研究院经济”发展模式入选工信部《新型工业化案例选》。
一批“硬科技”企业生成
近期,在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发布的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揭榜挂帅”项目中,光赢科技团队成功揭榜“计算机辅助焊接工程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光赢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赢科技)总经理历萌介绍,不仅成功揭榜,还通过高新院的牵线搭桥,与重庆市科技局旗下的种子基金完成多轮谈判,已初步达成投资意向。
在成立不到1年的时间里,光赢科技不断突破成长天花板。
在高新院,一批“硬科技”企业正源源不断地生成。
来自重庆大学教授团队的智能座舱用户体验测评技术项目,经高新院孵化成立振声慧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聚焦异响预测与设计技术、异响源头控制技术两大领域,成功开发汽车异响预测系统(SRexpert)等十余项产品和技术服务,在准确性和有效性上大幅超越基于E-line 类算法的国外现有软件。公司团队面向汽车行业承担的科技攻关和汽车产品研发技术服务项目,合同经费达数亿元。
来自邮电大学陈国平教授团队的E波段毫米波成像系统项目,经高新院引入,并于去年联合创建重庆邮科毫米波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如今,公司其门式毫米波安检仪已在广州、长沙等地高铁站投入试用,并与广东安永太赫兹科技、重庆安伏特电子、江苏赛雷微科技等单位达成深入合作,拥有可量产的组装生产线,全满投产后预计实现产值1.2亿元。
5年时间里,高新院推动孵化企业实现累计营收约3亿元,意向订单合同突破15亿元,预计实现产值超16亿元。
不断提升产业本地生成能力
高新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院坚持以“生成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为定位,以重大原创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畅通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培育全流程管道,在国内率先探索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研究院经济”模式,不断提升产业本地生成能力。
“研究院经济”模式到底有何内涵?这位负责人表示,具体分为“四步走”,包括精准检索找成果,打造优质科技成果“蓄水池”;多维评价选成果,破除科技成果引入“篱笆墙”;搭建矩阵转成果,跑出研究院经济发展加速度;循环资金畅运转,打通产业孵化生成全链条等。
其中,在搭建矩阵转成果方面,聚力打造“管理+中试”两大平台,指导孵化企业建立技术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公司运营体系“四大体系”,同步建立资金风险管控、质量风险管控、市场风险管控“三大管控机制”,为科创团队提供全成长周期赋能增值服务,助力新生孵化企业度过初创期的“至暗时刻”,成功孵化落地“硬科技”企业57家,项目整体估值近10亿元,初步实现在孵企业成活率100%,打造出具有高辨识度的产业生成重庆样本。
高新院已建立起“一基地、两中心、三载体”中试熟化服务体系,累计投资近6000万元,拥有单台价值10万元以上设备70余台(套)。包括西南地区首个电子产品研发中试共享基地,高端MEMS传感器封测中心和高精密加工中心等,成功推动“全球首款无人机无线充电自动机舱”“国际功重比最高的空冷燃料电池”等100余项国际领先的新技术产品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