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移动机器人龙头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智嘉”)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招股书显示,极智嘉是全球物流机器人龙头, 根据interact analysis数据,2018 年-2022年连续 5 年占据全球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 市场份额第一。
这是创立于2015年的极智嘉第二次提交招股书。
2021年5月31日,极智嘉曾接受上市辅导并拟在科创板上市;但2024年10月,极智嘉与中金公司终止辅导协议。此番不到俩月,公司转战港股谋求IPO(首次公开募股)。
《财中社》注意到,除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外,极智嘉2018年曾修建的智慧工厂产能至少闲置超50%;同时,面对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极智嘉广泛转向海外的发展策略也为公司未来的盈利增加了较大不确定性。
南京智慧工厂四年产能未过半
极智嘉于2015年2月3日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成立初期,郑勇、李洪波、陈曦及刘凯四位创始人分别持有 45%、35%、10%及10%股权。四人同为清华大学校友,CEO郑勇2004年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毕业后,加入ABB、法国圣戈班集团工作近十年,后加入新天域资本,负责TMT和机器人行业的新投资项目。
2014年,还在新天域资本的郑勇,看到了亚马逊(AMZN)Kiva机器人的视频,这种拣选机器人提供了“货架到人” 的创新模式,推动了仓储物流行业的自动化变革,母公司曾于2012年被亚马逊以7.75亿美元收购。
郑勇觉察到物流机器人的市场前景。2015年7月,其从新天域离职,带着李洪波、陈曦、刘凯的四人初创团队做出的原型机寻找融资。他找到菜鸟物流,菜鸟将其介绍给天猫商超的仓储管理服务提供商——心怡物流。同年9月,极智嘉获得了心怡物流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随着极智嘉机器人的Logo出现在当年天猫“双十一”的相关报道中,公司逐渐获得更多资本青睐。2016年5月、2017年3月,在A轮和A+轮融资中,极智嘉获得了来自火山石资本、高榕资本、祥峰投资共2亿元投资。2017年,极智嘉的仓储机器人已进入天猫超市、唯品会(VIPS)、苏宁(002024)等多家主流电商的仓库。
彼时,极智嘉的解决方案为AGV导轨物流车,采用敷设固定轨道、采用二维码导航、红外避障等较低难度的技术,进入门槛不高,导致创业公司争相涌入,行业恶性竞争杀价严重,企业生存越来越艰难。
为了获得更好发展及投资机构持续注资,2018年,极智嘉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了华东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AI财经曾援引郑勇表态称,南京智慧工厂的投建资金为“大几千万元”。
据南京媒体公开报道,极智嘉南京智慧工厂(以下简称“南京工厂”)使用极智嘉机器人、AI算法以及自动化解决方案制造自家机器人产品,实现了品质自验自证的智能“自造”,也就是“用机器人造机器人”。极智嘉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主机厂、汽车零配件工厂、3C电子半导体工厂等不同行业的制造工厂中,尤其适用于对柔性生产需求较高的行业,能够随时满足新增产品线和扩充产能的需求。
南京工厂于2019年3月正式投产,预计最大年产能为年产2.5万台智慧物流机器人,2019年基地销售额约1.3亿元。
可供对比的是,招股书透露的数据称,截至2024年6月30日,极智嘉向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了约46000台AMR。而南京工厂投入运营4年有余。按最大设计产能估算,该工厂至少超过50%的产能被闲置。
国内市场被挤压,转向海外
极智嘉从2017年底开始全球化道路布局海外业务。目前,极智嘉的国内AMR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为20.8%,收入为1.6亿元;大陆以外市场收入占到78.7%,收入达到6.2亿元。这一策略与物流机器人目前的市场格局脱不开干系。
根据 GGII 数据,国内移动机器人市场当前的国产化率可达 80%以上。而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称,2020年,从国内AMR市场不同企业的市场份额来看,目前专注于这一领域的自主导航AMR厂商占据了59%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极智嘉一类的仓储机器人厂商,占整体市场份额的17%,传统AGV厂商和物流集成商占比则分别15%、5%。
整体来看,相比于其他类型厂商,专注该细分产品领域的自主导航AMR企业入局早,项目经验更加丰富,产品经过灯塔客户成熟验证,拥有较大市场竞争优势。
在仓储机器人厂商中,极智嘉与快仓智能、海康机器人为主要三大厂商。其中,海康机器人已于2023年3月申请创业板上市,根据其招股书,海康机器人在国内机器视觉及移动机器人核心领域市场份额中处于领先,2022年,公司移动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市占率为15.66%,机器视觉市占率为13.60%。2022年,海康移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业务的销售收入合计高达38.4亿元。
截止2024年5月,海康机器人全品类移动机器人(AMR)已累计下线10万台。而快仓智能创始人杨威表示,快仓在2025年将达到累计销量10万台级,对应的营收规模是百亿元级。
而在物流机器人厂商争破头都要进入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海康机器人的AMR解决方案已入驻极氪汽车(ZK)、蔚来汽车(09866)、小鹏汽车(09868)、理想汽车(02015)、吉利汽车(00175)、长安汽车(00625)、丰田汽车、路特斯(LOT)等。
受限于公司实力及业务发展短板,极智嘉只能不断扩展售价相对较高的国际市场。
招股书中称,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的运营、合作伙伴关系及部署覆盖约40个国家及地区,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40个服务站点和服务合作伙伴站点、12个备件中心。
问题可能在于,海外站点越多,需要承担的服务与维护费用也越多。管理一个更大的组织,与不同地域部门的员工,即便只考虑时差因素,难度也更大。
同时,海外市场也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截至2024年6月30日,极智嘉在全球拥有共计971名员工,约73.1%的员工位于中国大陆,约26.9%位于海外。其中,销售与市场营销470人,占比48.5%,比研发人员(384人,占比39.5%)多出约100人。
作为对比,海康机器人研发人员占比40.44%,销售人员占比34.88%。
极智嘉也提到,除了用于投资研发及产品迭代计划外,募集资金还将用于销售及服务网络扩张,具体而言,在主要大陆以外市场建立品牌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已发展国家及地区。
AMR技术上限低
尽管得益于AMR带来的收入贡献增加,极智嘉营收呈现增长趋势。2021-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7.9亿元、14.5亿元、21.4亿元、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4.7%,远高于全球整体AMR市场36.0%。
但令人担忧的是,招股书也显示,极智嘉2023年上半年营收约7.48亿元,也即极智嘉2024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已剧减至仅4.23%,公司营收增速的“天花板”隐现。
此外,增收不增利,极智嘉同期的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7.6亿元、8.1亿元、4.4亿元及1.9亿元。
极智嘉在招股书中称,经调整亏损净额占收入的比例由96.7%大幅减少至20.7%,这一趋势表明,随着公司发展,运营效率不断提高,且可扩展性也有所改善。尽管目前出现亏损,但公司相信强劲的订单量和收入增长证实了其正朝着盈利目标前进。
但《财中社》注意到,为了减亏,极智嘉不断降低四大费用支出,上半年四大费用同比减少了25.7%。2021年,公司四大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为109.1%,到2024年上半年,四大费用的占比降至57.5%。
这其中,公司研发投入整体呈较大下降趋势。2021-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分别为3.4亿元、4.4亿元、3.8亿元和1.3亿元。换言之,若极智嘉2024年上半年保持2023年研发强度,则公司2024年上半年亏损额将增加数千万元。
研发投入的降低或说明AMR技术的上限不高。AMR由AGV(自动导向车)演化而来,也被称为“四面墙内的智能驾驶”,说到底是在仓库场景中,使用机器人搬运和拣选货物。随着技术成熟及硬件成本的降低,机器人的价格也随之降低。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数据显示,AGV/AMR设备的平均价格2019年至2022年,从18.49万元降至9.59万元,毛利率由53.31%降至40.25%,预计2026年均价将降至6.29万元。
对以AMR龙头企业自况的极智嘉来说,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