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公开市场操作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承担着调节市场流动性、引导利率水平以及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职责。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经历了从无到有、工具从单一到丰富、从量价管理到利率精准调控的演变历程。展望未来,金融强国战略对强大的中央银行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货币政策框架调控演进中,公开市场操作将继续朝着更加市场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的方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公开市场操作阶段划分
我国的公开市场操作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
公开市场操作起步期(1994年至1996年)。1994年人民银行开始试点公开市场操作,首先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启动,目的是稳定外汇市场和控制基础货币供应,标志着中国货币政策从直接控制向间接调控转变的开始。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简称“央票”),央票作为一种新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发行用于回收银行体系中的过剩流动性,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市场重启与制度创新期(1997年至2002年)。该阶段公开市场操作成为人民银行日常管理流动性的主要手段。第一是开始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走向市场化调控;第二是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于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公开市场操作逐渐成为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第三是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标志着公开市场操作成为常规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强化了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第四是我国加入WTO后外汇大量流入,公开市场操作主要目标是回收流动性,对冲外汇占款增长。
政策工具使用的深化期(2003年至2012年)。作为上一阶段的深化,本阶段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和频率显著增加,央行通过逆回购、正回购和央票发行等多种工具来调节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此外,中国开始经历双顺差(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顺差)的经济格局,对外汇市场(例如2005年的汇率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汇流入减缓,公开市场操作重点转向补充银行体系流动性。
流动性管理与精细化操作期(2013年至2023年)。经济新常态下公开市场工具开启了大量创新。2013年年初创设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常设借贷便利(SLF),2014年初创设抵押补充贷款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作用,2014年9月创设中期借贷便利为银行体系提供中期基础货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采用了大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例如定向再贷款、定向MLF等工具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二、公开市场操作演进的逻辑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随经济发展而演变,公开市场操作也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演进。
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外汇占款激增期。本阶段公开市场操作逻辑是人民银行通过发行央票和回购操作,从市场回收流动性,以对冲外汇占款带来的基础货币扩张,避免过热的经济和通胀压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刺激与结构调整期。此时公开市场操作的逻辑是人民银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以及增加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支撑经济复苏。
2013年后,经济新常态与金融深化期。该阶段公开市场操作逻辑是人民银行通过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如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定向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金融体系健康。
2020年之后,疫情冲击与经济韧性考验并存。该阶段公开市场操作逻辑是保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支持实体经济的恢复,通过降准、降息、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工具组合,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
2024年所在的当前阶段,工具创新与精细化调控。2024年7月份创设的临时正、逆回购操作作为重要创新,能够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精准性,以应对市场流动性需求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2024年10月28日,人民银行公告推出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能减少机构在利率招标时的“搭便车”行为,更真实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增强一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
三、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展望
2024年6月19日,陆家嘴论坛上潘功胜行长讲话揭示了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未来将进行优化与创新。
逐步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货币政策操作从过去依赖数量型指标(如M2增长率、社会融资规模)向更加重视价格型指标(利率)转变,在现有7天逆回购为主的政策利率基础上,可能会更加重视短端资金DR001利率、弱化MLF等中长端利率的政策意义,以简化政策利率体系并提高利率传导效率。
丰富公开市场操作手段。未来货币政策体系将会在日常正逆回购基础上,根据银行间流动性及债券收益率情况加强临时正逆回购、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降低MLF续作规模,逐渐构建以各类短期回购操作和国债买卖为重要工具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提高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
健全结构性货币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最突出的特点是定向将信贷资源更精准地导向实体经济,通过进一步创新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将以往的MLF资金转向定向支持特定经济领域和薄弱环节,如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综合考虑币值稳定。币值稳定要求货币政策在多个层面上发挥作用,从利率调控到市场操作,再到结构性政策和市场沟通,都需要协同工作,以确保币值稳定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在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时,灵活调整货币政策,确保币值稳定,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