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27 01:44:20 股吧网页版
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速 年内已披露1814起
来源:证券日报


  2024年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国有企业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作为其重点任务之一。得益于政策层面的加码助力,今年国资央企并购重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

  数据显示,以首次公告日作为统计依据,剔除交易失败案例后,今年以来截至12月26日17时,央企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共披露475起并购事件;从行业分布来看,机械设备、公共事业、计算机、汽车、医药生物等行业居于前列。

  “今年以来,国资央企的并购重组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这既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需要。总体上看,国资央企的并购重组取得了较好成效,即一方面专业化整合持续推进;另一方面,国有资本向‘三个集中’得到较好落实,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方面有新的进展,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统计发现,不只是央企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围绕加快国有资本“三个集中”,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包括央企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省属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地市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其他国有上市公司),亦保持着较高的并购重组活跃度,且换挡提速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6日17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披露1814起并购事件,其中,35起涉及重大资产收购/出让/置换。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周代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资本市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保持高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源于政策“东风”助力,助推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热情;二是源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求,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开展投资和并购,有利于推动国有资本培育新质生产力;三是源于国资自身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并购重组能够整合技术、人才、市场等关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规模扩张和战略协同,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除了政策加码,今年以来,地方层面也通过举办座谈会或培训会等形式,以期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支持。

  周代数认为,当前国资国企的并购重组更加强调产业链整合,未来,在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的导向下,预计后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重心,将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进一步发力。

  为扎实做好2025年发展改革工作,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在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时强调,要切实抓好国有企业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抓好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更好发挥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之前,国务院国资委于12月17日对外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着重提出,要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投资价值的并购重组。支持控股上市公司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主业发展规划,通过并购重组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产业领先企业。

  刘兴国预计,整体上看,明年国资央企的并购重组,或在速度上保持较快节奏;从并购方式来说,也将更多采取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整合的方式予以推进;在并购标的选择上,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为主,并且主要是针对优质资产进行并购重组,单纯的规模扩张式并购重组数量会明显减少。此外,预计长期破净的国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将更加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来推动市值提升,解决长期破净问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