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出台,这是全国首个海洋渔业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蓝色粮仓”,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示范、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科学发展之路。
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全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加快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实现稳健起步、良好开局,逐步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全国。
此次出台《规划》,是在广东大力推进海上新广东建设的大背景下制定的。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广东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油气化工等产业支撑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先进生产要素不断向海洋集聚,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目标: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域、海岛、海岸线资源丰富,大陆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一,其中渔业利用岸线占比超过四成,大小海岛共计1963个,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条件得天独厚。
2023年广东省海水养殖总产量357.3万吨,其中海水鱼类养殖产量90.4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主养品种包括鲈鱼、金鲳鱼、石斑鱼等;海水甲壳类养殖总产量80.7万吨,主养品种包括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等;海水贝类养殖总产量180万吨,主养品种包括生蚝(牡蛎)、蛤、扇贝等;大型海藻养殖产量约5.3万吨,主养品种包括江蓠、紫菜等;海参、海胆等其他海水养殖产品也有一定养殖规模。近年来广东全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现代海洋渔业产业链环节越来越齐全,海水鱼苗和水产饲料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按照《规划》,到2027年,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要初见成效。全省年海水养殖总产量达440万吨,海产品加工率达35%。建设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创新试验区,一批链主企业培育壮大;到2030年,产业体系全面升级,全省年海水养殖总产量达到500万吨,海产品加工率达40%。近海海洋养殖环境取得根本性改善,海水种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陆海接力养殖模式全省推广,深远海养殖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35年,全面建成“粤海粮仓”,全省年海水养殖总产量达到620万吨,海产品加工率达45%。现代化海洋牧场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体系,万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渔业产业分工,建立完整的国际供应链网络,成为国际优质海产品生产基地和亚太地区重要的海产品贸易枢纽,引领推动国际标准制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渔业强省。
机遇:推动新质生产力入海
广东已逐步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全国,但在海水种业创新、海水养殖空间分布与生产方式、基础设施配置、社会化服务供给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同时也面临若干风险与挑战。
直面这些不足,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此次制定了整整81页的《规划》,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全产业链升级为重点,协同推进产加销贯通、渔工贸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海洋渔业新质生产力,做精做好现代渔业种业,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促进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海上新广东。
今年以来羊城晚报记者调研广东各地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情况也了解到,新质生产力入海正极大推动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新变革。为了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规划》提出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人才发展计划,将相关领域紧缺人才纳入“高精尖缺”人才引进目录。加快培养和引进种业创新、装备创新等方面的领军人才,按照“领军人才+产业项目+涉渔涉海企业”模式,积极组建领军人才团队。
同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主体扶持资金“补改投”试点工作,支持一级开发主体围绕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市场拓展,培育一批拥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产业发展主力军,构筑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坚实的“产业底盘”。
机遇: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向来重视生产也重视市场的广东,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特别提到了以全产业链升级为重点。按照《规划》,广东将培育壮大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水种业和养殖、饲料动保、设施装备、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各环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全产业链综合效益最大化。
其中,种业被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除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还要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渔业种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遴选扶持一批强优势阵型、破难题阵型和补短板阵型企业,促进技术、人才、资源、资金等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种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探索企业“出题、出资”,创新团队“答题”方式,构建联合研发平台,打造符合市场化利益回馈机制的科企融合研究实体。支持联合体积极参与国家、省级育种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探索种质创新与推广后补助政策,加快提升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
机遇:多层次加工体系打开巨大空间
在《规划》三个阶段目标中,海产品加工率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构建多层次海产品加工体系,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广东将加快推进海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依托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海产品主产地,因地制宜布局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海产品加工园区,优先在重点联动渔港周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水平海产品精深加工园区、预制菜产业园区,打造“前海、中港、后园”的空间生产模式。引导海产品加工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延伸配套产品包装、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检测等上下游产业链条。支持珠三角地区持续推进海产品高值化综合开发利用,优先布局海洋生物医药、功能性生物制品、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材料等产业。支持粤东地区重点布局鮸鱼、鲍鱼、大型海藻等特色海产品加工业,粤西地区重点布局金鲳鱼、对虾、生蚝、军曹鱼等优势海产品精深加工和预制菜产业,培育各具地方特色的海产品加工区域品牌。
同时全面提升海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金鲳鱼、海鲈等海产品初加工能力,补齐鮸鱼、军曹鱼、鲍鱼、生蚝、对虾等海产品初加工短板,提升冷冻、干制、糜制、腌制加工水平,研发适合各类海产品特性的初加工新工艺。推动超低温保鲜锁鲜技术研发应用,积极推广金枪鱼、章红鱼等高端刺身产品。围绕对虾、生蚝、扇贝等海产品,积极开发罐头、调味料和即食产品。
多位水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升级必然成为激发现代化海洋牧场新动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沿海和内陆国民对膳食结构优化和营养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海产品品质和种类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消费特征由区域性、季节性向全民性、全年性转变,为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积蓄巨大的发展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