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2月27日讯(记者赵昕睿)光伏行业正处下行周期,结合多方因素影响,即使是上游企业上市历程也变得更加艰难。12月24日,沪市主板IPO新特能源因和保荐机构广发证券主动撤单,被终止审核,近4年的上市筹划至此也画上句点。
为何撤单?继12月24日,上交所公告终止对新特能源的审核后,发行人母公司特变电工于12月25日发布了公告。母公司表示,基于目前所处行业状况,结合其实际情况,并经与保荐机构充分沟通并审慎论证后,最终决定终止控股子公司A股发行上市。
此次撤单使发行人与“A+H”上市模式失之交臂。追溯上市历程发现,发行人早在2015年12月30日,就完成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但在2020年6月一度跌至2.55港元/股,港股表现并不突出,进而开始回归A股计划。
发行人于2022年3月4日被上交所受理上市申请,经过2轮问询后,于2023年9月19日成功过会,但在此后长达15个月里却一直未提交注册,最终选择撤单。公告中所提及的基于目前行业状况,或与当下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也不无关系。
募资88亿元是否有必要性?
据上会稿显示,公司前身为特变硅业,于2008年设立,是国内最早进入多晶硅生产及风能、光伏电站投资建设领域的公司之一。目前主营业务为高纯多晶硅研发、生产和销售及风能、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备受关注的是发行人多达88亿元的募资数额。公司表示,扣除发行费用后,剩余募资数额将投资于年产20万吨高端电子级多晶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项目。这一情形也受到监管关注,并在上会时被现场提问,有关本次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新增产能消化的可行性、募投项目效益测算的审慎性、相关风险是否充分披露等问题。
此次撤单并未成功募资,而这也影响到公司的建设项目。根据发行人母公司在公告中披露的内容,原本拥有建设年产20万吨的相关建设项目中,其中一期10 万吨项目已使用公司自筹资金。结合目前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关系和市场环境,二期10万吨项目则暂无建设计划。缺乏剩余资金支持,外加行业现状发展情况,公司建设项目进度也被按下了暂停键。
因行业阶段性下行,业绩大幅下滑被质疑持续性
作为光伏行业上游企业,发行人近年的业绩表现波动较大,也因此被问询持续性。根据上会稿,公司从2020年到2022年,营收分别实现141.82亿元、225.23亿元、368.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28亿元、53.84亿元、143.20亿元。
公司财务指标每年双双大幅上涨,表现亮眼,但根据公司作出的经营业绩预计来看,这一业绩表现或未能持续。公司披露,预计2023年1-9月实现营收在219.02亿元-219.42亿元区间,净利润则在54.42亿元-55.96亿元区间。
无论是上限还是下限,与2022年同期相比都有所下滑。与2022年业绩高位相比,公司2023年经营业绩可能出现下滑幅度超过 50%的风险。这一情形背后,主要是由多晶硅市场价格在2023年上半年整体呈震荡下行趋势所致。
监管在首轮问询中,分别针对多晶硅价格及销量是否存在持续下行风险、公司经营业绩的可持续性及未来变动趋势进行了提问。
对此,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经核查认为,多晶硅行业超额利润及历史高位的经营业绩均难以继续长期维持,市场价格和行业平均盈利将逐步回调至相对合理水平。
有关业绩持续性,由于目前多晶硅市场供给阶段性、结构性冗余的态势预计在2024年将持续存在,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较 2023 年仍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风险。
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引出多个疑问
在上会稿中,发行人还披露有关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变化的风险。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对企业有何利好?记者了解到,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可通过固定补贴、上网电价补贴等方式,减轻企业财务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一定程度上也可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公司在上会稿中披露,有补贴需求的电站项目共计27个,但未纳入第一批合规项目清单的项目共计12 个。其中9个存在瑕疵,已进行减值测算,并导致公司2022年净利润减少11.77亿元;而公司预计另外3个经申诉后可正常获得电价补贴。
根据上述情形,监管对未纳入补贴清单的项目申诉速度、补贴核查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以及对公司电站业务的影响、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等要求公司补充说明。
上述补贴核查工作对公司财务表现也有影响。公司对其中9个存在瑕疵的项目测算,电费补贴收入减少,则未来10年电费补贴收入将减少62.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减少40.32亿元。剩余3个项目若申诉失败,未来10年内电费补贴收入将减少7.6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减少4.43亿元。
公司表示,上述补贴工作还处于进行中,结果不确定。因此,对公司业绩影响和预计金额可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