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27 10:46:40 股吧网页版
中国数字银行的3600天 如何将数字普惠金融做到极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黄子潇

  时间回到十年前。恰在2014年,一批中国新型银行获批筹备。

  这源自于一项金融创新方案:原银保监会的希望探索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以服务小微企业和社区民众群体。在首批5家试点银行中,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均选择了定位互联网银行,即后来的数字银行。

  纵观历史,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

  而不设物理网点,依托金融科技,通过线上模式获客的数字原生银行,是数字金融的极致形态。以数字金融作为工具,服务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是数字银行诞生的使命。用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的话来说,要让大众客群、小微企业主不分地域、不论贫富都能公平、有尊严地享有平等的金融服务。

  奥纬咨询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累计成立的持有银行牌照的数字银行总数达到235家,其中国的数字银行服务的客户数量在全球同业中遥遥领先。

  另一方面,中国数字银行已经开始进行金融科技能力的输出,为政府及其他机构打造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全国乃至全球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从质疑声到信任

  从发展背景来看,民营银行的诞生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加强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金融服务的重要突破口。

  2014年12月16日,肩负着期待,或许也怀揣着对未知的些许忐忑,中国首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正式成立。此后,中国民营银行陆续开业。2015年,网商银行成立,开始承接阿里的小贷业务;2016年,新网银行成立;2017年是一个高峰,众邦银行、亿联银行、苏宁银行相继成立。

  上述银行大多拥有互联网大厂基因,且不设物理网点,主要依靠线上模式获客,因此最初也称为互联网银行、数字银行。

  成立之初,市场仍在审视,“民营银行是否是正规银行”等质疑声屡见不鲜。

  这些担忧的产生并不奇怪。在公众对银行的认知中,朝九晚五的营业网点、隔着玻璃的柜台、身着行服的员工,都是一家银行必不可少的要素。

  如何获取大众的信任,成为了数字银行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当时互联网银行的概念尚新,但微信、QQ等手机APP已早为公众熟知。

  2015年5月,部分手机QQ用户注意到了一个名为“微粒贷”的图片,同年9月,微信用户也陆续收到了开通“微粒贷”的邀请,这便是微众银行的第一款产品,其特点是无抵押、无担保、随借随还,主要针对个人的资金周转,使用白名单邀请制。“微粒贷”在首年的主动授信便超过了300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微粒贷”利用大数据风控模型,对用户进行综合信用评估,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间,通常几秒钟内即可完成。这成为了银行业线上批量服务的早期探索。

  另一方面,除了取得市场的信任外,数字银行也要取得自己的信任。

  一直以来,网点是银行获客的主要渠道,也是开展存贷汇业务的基础设施。缺少了网点对负债端业务的支撑,数字银行业务拓展初期面临市场认知度不足等问题。

  成立之初的数字银行,其实面临着多个难题:远程开户受限、没有现金业务、如何低成本触达普惠金融客户等现实问题仍在困扰着。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将微众的成立称作“从一张白纸开始搭建一个银行”。

  行业鲶鱼效应

  利好消息并未太迟。

  2015年末,人民银行正式下发《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正式同意有条件下的远程开户。此后,数字银行正式可以通过视频验证方式为客户开立Ⅱ类账户,这是为吸收存款、转账服务等业务的基础。

  这无疑是对以线上运营为主的数字银行是一个重要的利好。一时间,“狼来了”的说法流传甚广。这个说法或许言过其实,但毋庸置疑的是,数字银行确实对银行业起到了鲶鱼效应,促使传统银行业争相创新进行数字化转型。

  对于数字银行到底应该以何种姿态融入银行业发展,成立之初微众银行即表示,微众不是搅局者。起步时的微众,选择了与合作银行共同服务客户。之后的数年间,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苏商银行的高管均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补位者”这一关键词。

  事实上,自诞生之初,数字银行就肩负着两个使命,一是零售金融线上化和批量化获客能力的探索,二则是数字金融技术设施的完善。

  数字银行形态是对线下模式有力的补充,批量化获客能力需要足够强的触达能力。在创立之初,微众银行就搭建了国内首个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

  批量化服务需要足够低的运营成本。截至目前,微众银行有效客户数已突破4亿。借助分布式系统,微众银行单账户年IT运维成本保持在2元的低位,不到国内外同行十分之一的水平,单日交易峰值超12亿笔,破解了金融科技大容量、低成本、高可用性的“不可能三角”。

  在数字银行依靠其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传统银行经营思路产生了影响,后者掀起了持续数年的数字化转型的浪潮,线上场景化获客和精细化管理成为了发展的焦点。

  另一方面,数字银行也极大丰富了全行业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微众银行自建行之初就坚持强调和同业及跨行业的合作。2019年7月,微众银行宣布金融科技全面开源,开启了加速开源生态建设的进程。截至2024年6月末,微众银行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领域共开源38个项目。

  数字普惠金融的“天命人”

  实际上,数字银行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十年。

  2014年前后,以外卖行业为例,当时美团先后获阿里和红杉资本融资,而后与大众点评合并,此后骑手数量迅速增长,O2O模式下也使得餐饮业的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这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小微企业的一个侧写,这一群体开始受到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彼时,我国金融体系供给不平衡问题日渐突出,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上述群体,“如何实现普惠金融”成为一道必答题。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将“发展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2015年底出台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首次明确了普惠金融在国家层面的定义: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从披露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字银行已经成为了普惠金融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微众银行2023年年报有一组数据:该行“微粒贷”逾81%的客户为非白领从业人员,约85%的客户为大专或以下学历,约17%客户为此前无人行信贷征信记录的“首贷户”,这有效填补了传统金融体系的空白地带。

  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激发活力的重要支撑。但因其规模小、基础薄弱、财务稳定性不高,难以获得信贷支持。

  不过,依托智能风控、数字化精准触达和数字化企业服务等技术支撑,数字银行足以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例如,微众银行在2017年推出国内首个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满足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截至2024年6月末,微业贷已辐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超500万中小微企业申请,累计授信客户超150万户,累计授信金额超1.6万亿元。

  这十年间,普惠金融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

  今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及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完善以信用信息为基础的普惠融资服务体系,优化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探索运用交易数据创新“脱核链贷”业务模式等。

  近日,微众银行与财新智库联合发布《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十年间,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和长尾客户群体的融资难题,并借助数字技术全面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质效。截至2024年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已达78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了233%;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高达86%,稳居全球首位。

  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微众银行持续深入探索践行普惠、服务实体和支持小微的新模式、新方法,率先闯出了一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新路,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截至目前,微众银行已累计服务个人客户超过4亿,累计申请贷款的中小微企业客户超过500万。

  寻求更高领域的竞争

  今年12月16,微众银行成立十周年。3600天,从一张白纸,发展到资产规模近6000亿、科技人员占比超过50%、有效客户超4亿、累计申请专利数达3700个,微众银行在服务数字普惠金融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数字银行继续开拓进取,积极参与国际高水平竞争。今年7月,微众银行获批在香港设立科技子公司微众科技,计划投资达投资1.5亿美元。

  微众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科技子公司将作为微众银行境外业务管理平台,以自主可控技术参与国际市场高水平竞争,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科技服务,将有助于合作伙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把国内最佳实践转化为国际法定标准乃至事实标准,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据悉,微众银行“开放蜂巢Openhive”技术已被东南亚多家银行采用。东南亚某些地区的长尾客群庞大,笔均收益较低,导致当地银行的传统技术方案成本偏高。微众银行基于Openhive打造的分布式架构银行核心系统已经为这些需求提供了一条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的有效路径参考。

  放眼下一个十年,数字银行又将何去何从?

  微众银行和奥纬咨询联合发布《全球数字银行发展与创新趋势报告》认为,头部数字银行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和良好盈利能力。数字银行行业标准可能逐步形成,全球领先数字银行的技术标准、风险管理模式等可能对外输出成为行业通用标准,推动行业规范统一,从而提升整体数字银行业的发展水平。

  对于国内的数字银行而言,随着全球数字银行加快发展步伐,如何应对其他地区数字银行带来的新技术、新标准、新模式的挑战,以及如何服务更广阔的市场,都成为数字银行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