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两年的利率下行周期中,不管是贷款利率还是存款利率都趋于下降。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是“适当宽松”,未来继续降准降息仍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时至岁末,一些中小银行却逆势上调存款利率,为了揽储不惜给出“高价”,部分银行上架大额存单、特色存单等产品,利率甚至突破3%。
近日,荥阳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存款利率全线上调。上调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15%、1.35%、1.80%、1.80%、2.05%,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挂牌利率高50bp,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比挂牌利率高40bp。
湖北荆州农商银行近期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该行“福满盈”“福满存”特色存款产品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利率均高于同期限普通定期存款利率,分别高出30bp、20bp、15bp。
这些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显然要高于行业平均的存款利率水平。《2024年10月银行存款利率报告》显示,在整存整取存款中,1年期平均利率为1.59%,2年期平均利率为1.70%,3年期平均利率为2.06%,5年期平均利率为2.03%。在发行的大额存单中,1年期平均利率为1.86%,2年期平均利率为2.02%,3年期平均利率为2.40%,5年期平均利率为2.51%。
为什么到了年末一些中小银行要“高价”揽储呢?大行由于网点遍布全国,揽储的渠道多,再加上声誉优秀,客户基础较好,不缺存款。而中小银行在吸收存款能力方面要明显弱于大行,很多中小银行在这一轮存款利率下调中损失了很多存款客户,为了能保住一定的存款,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
存款流失就意味着来年没有足够的贷款资金,这些中小银行的规模就无法扩张。为什么一些中小银行如此重视规模呢?
一方面,它们无法摆脱惯性的“规模情结”。很多时候这些银行会盲目的追求规模增长,而忽视增长的质量。央行行长潘功胜在6月19日的陆家嘴论坛上就指出,“一些金融机构仍然有着很强的规模情结,并且以内卷、非理性竞争的方式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这是不应该的。”
另一方面,中小银行非息收入薄弱,息差又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只能被迫依靠规模增长来实现业绩的增长。不过,在贷款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这些中小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揽储,会进一步抬高银行负债成本,其净息差的压力会更大。没有息差保证的规模增长,终归是缺乏质量的,而且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下,盲目的追求规模还会埋下资产质量的隐患。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下行至1.7%附近,未来一系列资产(包括贷款)的收益率估计都会有相应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