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发文支持人工智能算力、语料库建设 。
12月27日,上海市公开了《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成果,建设3-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协同的赋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训练场。
方案在强化基础底座赋能、加快关键生产力工具打造、推动重点垂直领域应用、加速创新应用生态构建等方面规划了22条具体措施。
例如,打造超大规模自主智算集群。建设自主可控智算支撑底座,支撑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算力需求。加快通用图形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等自主智算芯片攻关,强化分布式计算框架、并行训练框架等自主软件研发。
构建多层次语料供给体系。建立一批通用和专用语料库,打造多层次语料体系,支撑基础大模型研发和垂直应用。聚焦前沿大模型训练需求,推动打造基础大模型训练语料库。聚焦金融、制造、教育、医疗、文旅、城市治理等行业需求,打造一批行业开放语料库与测试数据集。
加快行业基座大模型体系创新。加速通用和专用大模型融合创新,打造一批行业基座大模型。
一位人工智能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要关注三要素——算力、算法、数据,数据也就是语料这块,需要加强行业高质量语料的渠道来源和供给,这仅靠需求牵引是不够的。而数据产业是人工智能的上游产业,在人工智能1.0时代很壮大,2.0时代打法不一样,需要这些数据公司的服务能力跟上大模型的需要。“现在很多高质量语料是没有能力加工,同时也不对外提供,因此中间还是需要有一些政府的引导,慢慢把市场的数据语料产业生态做起来。”
此外,方案还提出构建产业投资基金赋能生态、构建产业孵化培育生态。
例如,发挥市级人工智能先导产业母基金引领作用,加强市级产业资本统筹,支撑本市人工智能战略领域健康发展。推动成立算力和语料基金,探索算力和语料作价入股等模式,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
方案称,将遴选专业运营团队,创新扶持政策,打造大模型创新企业孵化器。依托“模速空间”,深化全要素赋能,加快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先导区建设。依托“模力社区”,聚焦垂直模型应用,打造垂直模型上下游生态和产业链集聚效应。
相关数据显示,上海市人工智能规上企业已从2018年的183家增长到2023年的348家,产业规模从1340亿元增长到超3800亿元,居全国前列。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建成,吸引80余家大模型企业入驻。多层次人才梯队基本成型,人才规模达到25万人,占全国近1/3。今年6月,上海市副市长陈杰透露,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累计募资31亿元,母基金部分投资了12只子基金,撬动投资规模5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