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不断提速,新技术不断迭代,新车型层出不穷,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盘点2024年的汽车产业,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5G通信等新技术加大应用,快速赋能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这段时间,不少整车生产企业加大了智能化的投资和布局。
江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兴初:尤其是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赋能十分重要,我们对这个模式充满信心。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智能化是投资很大的,需要足够的能力积累和创新条件。我们现在奋起直追。
不仅如此,科技企业也跨界而来,从设计到生产,全面赋能传统汽车产业。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 靳玉志:我们把过去汽车整车的产业链硬件为主的整合,加载了软件和智能化,能够让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当中持续地迭代升级。
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353款新车型中,L2级别,也就是具备部分自动化驾驶技术的车型就有283款,占比达到80.2%。在具体功能配置方面,后驻车雷达、中控彩色液晶屏、语音识别控制系统、车联网等智能网联功能的装配率均在80%以上。
跨界合作 1+1大于2
记者注意到,进入2024年第四季度,传统车企与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的跨界合作不断升温,区别于传统的单向供需关系,新的合作是包含技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1+1大于2的模式。
不久前,广汽和华为宣布展开“全栈式合作”,双方此次合作不单是一个新品牌、新公司,而是从产品的定义、开发,到制造、销售等全生态领域的深度协同。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汽车产业到了智能化阶段,我们就需要跨界的深度合作,和擅长智能化、软件化、数字化的企业进行合作,让优秀的合作者能够进入到整个产业链的生态。
不少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展望未来,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和技术配套已无法满足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企将以开放的姿态,与互联网、通信、芯片等领域的先进企业携手,进行资源和优势的互补。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汽车转型升级,智能电动化需要跨界。跨界要发挥优势。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加快驶向智能化竞争的“新赛道”,产业竞争的格局也将加速重构。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新增产值将超过2万亿元。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支撑产业新变革
未来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如同智能手机一样,这一“移动智能终端”新变革的关键正是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
有调查显示,智能化的新科技,已成为不少消费者购车的关键要素,这让许多以制造技术见长的生产企业加大了新技术的应用。
除此之外,零部件的新技术也在推陈出新。最近,蔚来汽车企业推出了国内首款应用线控转向技术的量产汽车,其方向盘与转向轮之间取消了机械连接,改变了传统的驾驶模式。此外,一款新型发动机也刚刚亮相,它能够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混动增程结构,灵活组合基础模组动力单元,实现快速定制设计。
赛德动力科技(广东)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杨林:这款发动机会让新能源汽车在经济性、动力性能上有质的飞跃。
据了解,当前我国汽车产业中的激光雷达、大算力芯片、电子电气架构等关键核心技术正在加快突破。未来,智能新能源汽车将呈现新结构、多功能、新形态的技术趋势。
行业机构加大智能化安全测试
随着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行业机构也加大了对车辆智能化的安全测试。
盘点2024年的汽车产业,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5G通信等新技术加大应用,快速赋能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这段时间,不少整车生产企业加大了智能化的投资和布局。
江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兴初:尤其是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赋能十分重要,我们对这个模式充满信心。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智能化是投资很大的,需要足够的能力积累和创新条件。我们现在奋起直追。
不仅如此,科技企业也跨界而来,从设计到生产,全面赋能传统汽车产业。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 靳玉志:我们把过去汽车整车的产业链硬件为主的整合,加载了软件和智能化,能够让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当中持续地迭代升级。
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353款新车型中,L2级别,也就是具备部分自动化驾驶技术的车型就有283款,占比达到80.2%。在具体功能配置方面,后驻车雷达、中控彩色液晶屏、语音识别控制系统、车联网等智能网联功能的装配率均在80%以上。
跨界合作 1+1大于2
记者注意到,进入2024年第四季度,传统车企与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的跨界合作不断升温,区别于传统的单向供需关系,新的合作是包含技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1+1大于2的模式。
不久前,广汽和华为宣布展开“全栈式合作”,双方此次合作不单是一个新品牌、新公司,而是从产品的定义、开发,到制造、销售等全生态领域的深度协同。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汽车产业到了智能化阶段,我们就需要跨界的深度合作,和擅长智能化、软件化、数字化的企业进行合作,让优秀的合作者能够进入到整个产业链的生态。
不少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展望未来,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和技术配套已无法满足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企将以开放的姿态,与互联网、通信、芯片等领域的先进企业携手,进行资源和优势的互补。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汽车转型升级,智能电动化需要跨界。跨界要发挥优势。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加快驶向智能化竞争的“新赛道”,产业竞争的格局也将加速重构。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新增产值将超过2万亿元。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支撑产业新变革
未来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如同智能手机一样,这一“移动智能终端”新变革的关键正是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
有调查显示,智能化的新科技,已成为不少消费者购车的关键要素,这让许多以制造技术见长的生产企业加大了新技术的应用。
除此之外,零部件的新技术也在推陈出新。最近,蔚来汽车企业推出了国内首款应用线控转向技术的量产汽车,其方向盘与转向轮之间取消了机械连接,改变了传统的驾驶模式。此外,一款新型发动机也刚刚亮相,它能够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混动增程结构,灵活组合基础模组动力单元,实现快速定制设计。
赛德动力科技(广东)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杨林:这款发动机会让新能源汽车在经济性、动力性能上有质的飞跃。
据了解,当前我国汽车产业中的激光雷达、大算力芯片、电子电气架构等关键核心技术正在加快突破。未来,智能新能源汽车将呈现新结构、多功能、新形态的技术趋势。
行业机构加大智能化安全测试
随着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行业机构也加大了对车辆智能化的安全测试。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日前增加了不少智能安全的测试项目,包括自动紧急制动、自动泊车,领航辅助等。此外,还增加了新的装备、新的场景测试。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智能网联公司副总经理潘登:我们采用了中国汽研自研的室内外高精度定位系统、带灯光的中国特色目标物和驱动平板机器人等,能够更加贴近消费者的真实用车场景和道路工况。
总结最新的测试数据,专家同时表示,我国的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有明显的进步,但在复杂的环境下,一些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能会存在误判或响应不及时的风险,驾驶员仍需保持对车辆的完全控制。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指数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明:我们希望让消费者更理性客观地看待智能新能源车的真实水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司机朋友们还是不要过分依赖车辆的辅助安全功能,还是应该谨慎、安全地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