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28 10:21:20 股吧网页版
专家共议数智融合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白丽斐 记者 李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白丽斐记者李苑)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承办的“2024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储能专题论坛”26日举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数智融合如何为储能产业注入全新活力,助力其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能效与储能处处长徐梓铭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6191万千瓦,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20倍,发挥了调峰调频等相关的多重功效。与此同时,新型储能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新型储能逐步带动了扩大国内需求,产业上下游投资超过了近万亿元,同时也推动了人才培养和就业,已有84所高校设立储能学科,建设7个储能产教融合平台。

  “可以说新型储能已成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体现。”徐梓铭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开展强化顶层设计、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学评价等相关工作,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新型储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认为,在我国储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数智融合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并将对储能产业的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在技术研发端,数智融合为新型储能技术的突破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储能材料性能进行更加精准的模拟和优化,从而加速新型储能设备的高效运行和智能化管理。

  面对储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陈海生表示,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将着力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积极发挥产业智库和桥梁纽带作用,全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圈;加速推动相关团体标准的创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完善,促进数据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组织储能数字化主题培训和交流活动,推动产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储能技术是践行和落实国家能源战略的瓶颈环节,安全是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瓶颈问题。”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认为,要守住电化学储能行业的安全底线,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必须要从技术、标准、管理等多方协同,从卷价格向卷技术、卷服务、卷价值转变,这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保障。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朱海涛建议,希望提高新型储能在安全、质量和环保方面的标准编制,提高整个行业准入门槛,避免内卷,支撑行业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