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大宗商品市场跌宕起伏,有压力,有挑战,也有利好政策和全新的机遇。期货日报记者梳理了2024年大宗商品市场的9件大事,一起来看吧!
山东:2024年底前完成自然人客户存量仓单出清工作
2024年伊始,山东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投资者适当性的通知》,要求“禁止自然人开户,禁止诱导个人投资者参与投机交易”,并要求“2024年底前完成自然人客户存量仓单出清工作”。一轮从山东掀起的“自然人出清风暴”席卷全国。
早在2010年,商务部印发的《中远期交易市场整顿规范工作指导意见》中就曾提出:“禁止自然人和无行业背景的企业入市交易。”但在此后颁布的交易场所清理整顿“37号文”和“38号文”中并未重申此要求。因此,一些商品市场对自然人入市交易并没有非常严格的限制。此次山东“下狠手”全面出清,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自然人参与较多的农产品现货交易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对农产品交易市场流动性不足和交易平台经营压力的担忧。
诸多钢贸企业资金链断裂
近年来,经济环境及行业内部运营模式发生改变,钢贸行业从2023年中下旬开始陷入资金链断裂的泥沼。2024年,资金短缺、债务沉重、企业破产、法律诉讼、经营者逃逸等危机带来的余波在钢贸商群体中持续发酵。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数据,2024年有诸多钢贸企业的资产无法覆盖破产费用。
“数据要素×”开局之年
2024年是“数据要素×”行动的开局之年,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5月24日,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发布了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案例涵盖了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12个行业和领域,展示了有关单位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的典型经验做法。9月,国家数据局印发《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推动企业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新动能,也为大宗商品供应链的数据资产化提供了良好契机。
全国碳市场不断扩容
截至2024年12月2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6.26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426.02亿元。
今年2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向券商打开了大门。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6日,已有18家券商获准自营业务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券商的加入有利于进一步积极探索碳配额交易、碳金融产品设计,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此外,全国碳市场正在积极筹备纳入更多高排放行业。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2024年将作为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首个管控年度,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新行业纳入后,碳市场将覆盖全国约6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对进一步压实企业的碳减排责任、推动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警惕“类期货”交易
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促进商品现货市场优化升级,提高商品现货市场信用水平,为商品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基础条件”。这是大宗商品市场最高监管层首次在重大文件中明确现货交易市场是期货交易市场发展的基础,体现了期货现货两个市场相互依存、功能错配、联动发展的关系。
同时,《意见》提出,加大对以商品中远期交易名义开展“类期货”交易的地方交易场所的清理整顿力度。由此可见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大宗商品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决心。强监管下,地方交易场所更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模式,划清中远期交易与“类期货”交易的界限,远离红线,合规发展。
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11月13日,《国务院关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的批复》发布,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
11月25日,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个聚焦大宗商品全产业链集成创新的政策文件,是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要成果之一。《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初步建成功能完备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海事服务基地和贸易、交易中心(三基地两中心),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政策利好为平台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平台经济已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有关工作。会议指出,发展平台经济事关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事关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统筹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消费互联网平台企业挖掘市场潜力,强化平台经济领域数据要素供给,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跨境流动,增强平台经济领域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近年来,一批产业基础好、综合实力强、主体功能突出的大宗商品市场,通过发展平台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创新业态、创造就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进入了“现代供应链+平台经济”的发展新阶段,政策方面的利好为市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郑炜:加强合规建设、落实动态风控,助力企业突破行业周期
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中信集团“互联网+”转型战略下,应用数字技术服务实体经济的产融结合新业态和新模式。近日,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郑炜接受了期货日报记者专访,对企业如何抵御周期性风险,实现稳健经营提出了宝贵建议。
记者:大宗商品市场周期性强,在逆周期中,您认为企业要如何保障稳健经营?
郑炜: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抗拒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周期性,所以大宗供应链企业在品种选择的时候要做一些关于周期性的研究,选择几个周期性同频度低的品类,尽量降低周期对营业收入的影响。此外,风控是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基础,持续的现金流和融资能力是保证企业在逆周期中用时间换空间的基础。
要实现逆周期稳增长、顺周期高弹性,需要具备几方面的能力:一是专业、强大的风控能力;二是服务对象涉及的行业及上下游客户资源相对分散;三是持续的融资能力;四是体系化的产业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五是科学、敏捷、柔性化的供应链执行力。
有时候,逆周期也不都是坏事,从国内外大宗供应链企业的发展看,头部企业都是在逆周期中通过并购、抄底低估值资产实现超常规发展的。
记者:2023年10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贸易管理严禁各类虚假贸易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贸易业务“十不准”。在这样的政策框架下,您对国企发展有什么建议?
郑炜:在合规性上,一是优选目标客户,避免业务两端在外,最好与地方优势产业结合,有一端在本地,且为实体产业。二是在设计服务产品方面主动筛选行业、品种,针对行业痛点,拟定供应链解决方案;设计供应服务产品,主动搭建交易结构。三是强化运营过程管控。以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为工具,实现业务过程线上化,提高作业效率,实现动态风控预警,便于后期审计调用数据;使用CFCA身份认证、电子签章、物联网、区块链、可视化技术,减少人为造假。四是保证对“物”的真实管控。供应链服务企业自身或委托第三方对实物进行管控,实现“四流合一”。五是实时、动态风控。贸易过程中,钱货有一头在手里。上下游两端有一端是实体、刚需,最好为下游刚需、长尾实体企业提供代采服务。一旦出现问题,供应链服务企业可以处置、变现货物。六是引入表外、银行资金。在不占用自身授信额度的情况下,提供订单代采+一致行动人持货+仓单质押融资服务。
记者:您之前提到,风控是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基础。中信梧桐港搭建的“动态风控”体系和平时我们所说的风控有什么不同?
郑炜:金融机构之前是看报表、看资产的“静态风控”模式,“动态风控”模式的特点是“可视化”以及“实时”的状态掌控。应用数字化、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数字供应链平台沉淀实时四流数据,实现高效且可靠的“动态风控”。
在风控体系建设方面,致力于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风控体系:以主体、交易、货物、价格四大模块为内容,以多个价格渠道为参照,以大模型、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四大技术体系为支撑,围绕“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可控、在控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
国内大蒜行业首款数据产品登记凭证出炉
12月25日,河南大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蒜业集团)旗下河南云仓大数据有限公司首款数据产品“大蒜仓储价格智能分析数据集”在郑州数据交易中心登记挂牌。据悉,这是国内大蒜行业首款数据产品登记凭证。
据了解,河南蒜业集团深耕大蒜产业多年,目前已布局大蒜仓储、精深加工、大蒜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线下大蒜交易市场、线上大蒜大数据中心,具有大量产业数据应用场景和产业数据积累,为各项数据资产的确权、登记和入表提供了真实计量和合规确认的载体。
河南蒜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本次数据资产化工作经验,河南蒜业集团将进一步完善数据管理体系、构建数据产品应用机制,陆续确权和入表相关数据资产,同时与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深度合作,联合共建大蒜等农产品数据专区,搭建行业领先的数据平台,在确保数据合规、安全的基础上,推动农业数据流通交易,打造一批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数据要素×现代农业”的典型应用场景,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