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30 17:21:20 股吧网页版
年终排名或大局已定:中长期纯债基金和混合债基榜首产品业绩优势明显,明年初把握调整配债机会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上周(12月23日-12月29日),国内债市仍呈现偏强格局,而随着年底临近,债券基金的年内业绩排名争夺激烈,对于头部业绩产品而言,优势比较明显。虽然年底的债市走势依然偏强,但从业内的分析来看,明年年初依然有可能存在债市调整的机会,届时仍有进一步调整债券配置的机会。

  主动债基头部产品年内业绩优势明显

  从上周开始,陆续已经有关于基金排名锁定的消息,尤其是对于固收类产品而言,一些年内业绩优势相对明显的产品,基本上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难有被其他产品超越的机会。

  从主动债基来看,头部产品的业绩优势比较明显。Wind统计显示,截至上周末,中长期纯债基金的业绩头名录得17.3931%的年内收益率,为华泰保兴安悦A(统计初始基金)。目前排名第二的是华夏鼎庆一年,年内收益率在14.8611%,对于纯债基金而言,这样的差距不可谓小。

  短债基金方面,目前鹏华永达中短债6个月A年内业绩录得7.3106%,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暂时为银华中短期政金债定开,业绩为6.1956%,排名第三的为银华安丰中短期政金债A,录得6.17%。可见,短债基金的年末业绩排名仍有较大变数。

  混合债基的榜首产品业绩也相对拥有明显的优势,工银瑞盈年内收益率达到20.6766%,比排名第二的西部利得鑫泓增强A年内收益率17.1029%有明显优势。

  比较遗憾的是货币基金,虽然头部产品的年内业绩也录得2%以上,但相较于往年的情况,年底统计的年内业绩在2%以上的产品数量已经大幅缩减。今年来看,截至上周末,年内业绩在2%以上的基金仅有6只(统计初始基金)。

  有分析指出,市场利率下降是导致货币基金收益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走低,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引导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下行,国有大行连续下调存款利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货币基金的底层资产回报率降低,从而导致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下降。

  明年年初仍可把握调整配债机会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开展5801亿7天逆回购操作,到期16783亿,全周净回笼10985亿元,同时进行3000亿MLF操作,前半周DR007围绕于约1.5%波动,后半周因跨月因素有所抬升,资金面呈现平稳状况。

  现券方面,受资金和财政政策预期扰动以及部分机构行为影响,债券利率先上后下,利率债收益率曲线趋向平坦化,10年期国债收于1.7%附近,10年国开收于约1.76%,信用利差压缩,等级利差变化不大。

  展望本周来看,年内市场做多意愿仍然较强,且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比较低,预计今年最后两个交易日市场以偏强为主,只是当前的利率水平相对比较低,债市走强空间不大。进入2025年后市场止盈意愿或将阶段性上升,预计利率将上行。待利率上行至合适点位时,把握买入机会。

  上海东证期货的研报分析指出,配置盘可保持一定钝感,年末交易盘不宜追多,谨慎交易者可考虑逐步止盈;明年初市场应有更好的配债机会。此外,做陡收益率曲线短端的策略可继续持有,曲线长端策略暂以观望为主。若想要锁定前期收益,规避后续出现的风险,建议关注空头套保策略。

  诺安基金分析指出,当前处于经济政策空窗期,货币政策尚未降准,财政政策发力需待明年一季度继续观察,短期内预期扰动和机构行为更易主导市场行情,但稳定性不强。国内经济领域在前期政策引导下数据有所回暖,持续性需要进一步观察。货币政策宽松工具落地前,债券市场或将保持偏强情绪。策略上顺势而为,提高资产流动性,保持操作的主动性。

年内收益率靠前债基统计(来源:Wind;时间:截至12月29日 )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