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天津12月30日电记者从天津武清区委宣传部了解到,一年前的今天,以“京津明珠科创新城”为主题的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发布活动成功举办,如今,一年时光悄然划过,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全面起势、升级蝶变。
这一年,新城不负众望、成绩斐然;这一年,新城铆足干劲、全面开花;这一年,这座“新产业之城”正在强势崛起……
统筹“一核多点” 融入协同发展大局
这一年,京津产业新城统筹推动“一核多点”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以“通武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主抓手,京津产业新城管委会统筹各功能区加强与北京市、河北省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切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拓展“京津研发、武清转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动校地合作。截至目前,“一核多点”累计落地智谱AI、中科智兴等北京项目160个。
今年,“一核多点”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886.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5.22亿元。(以上数据截至11月)
近日,清润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套水下作业机器人项目在京津产业新城科创先导区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清华大学雒建斌院士团队及超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清进行超滑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今年3月正式落户京津产业新城。与每一支团队“牵手”、促成每一个项目落地的背后,都彰显着这座“新产业之城”的“求贤若渴”与“赤子之心”。
坚持科创领航全面激发策源能力
这一年,科创先导区规划建设加速推进、项目引育效果明显、科创策源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全面起势。
截至目前,科创先导区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雏鹰企业43家、瞪羚企业3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院士及专家团队落地项目4个。
今年,科创先导区大力发展“院士经济”,不断创新11个市级及以上平台建设,包括天大合成生物研发转化基地,特变电工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清华超滑技术研发试验基地等,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在算力平台建设层面,宗申数引网投入运行,天津市算力调度交易平台在科创先导区落地建设,全区已建成智能算力8000P以上。
在项目建设板块,今年,京津产业新城累计转化院士及专家团队项目9个,立项实施科技项目29个,科技服务机构6个,在孵企业数量47家;科创先导区今年累计落地特变电工电气装备集团、元合成等174个项目,预计总投资93.4亿元。其中,中泽九州、中科智兴等北京项目32个,总投资12亿元。中央创新区CID“两基地一街区”项目引进有序推动;标志性项目建设提速推进,特变电工智慧产业园研发大楼和会议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完成施工。
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城市功能配套
这一年,京津产业新城着眼打造智慧化一体化服务标杆,围绕政务、科创、金融、产业、人才、商务、知识七大服务版块和“全周期、全线上、全限时、全流程”服务标准,同步对接政务服务、科技、市场等10余家单位,梳理出191项服务事项,并顺利推进“四厅”建设,建成投用规划服务厅、产业链接会客厅、新城发布厅、创新创业服务厅。
在健全城市功能配套方面,成功开通运营科创先导区至北京定制快巴、至城际站公交专线。南东路、中央湖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在启动建设。
强化党建引领紧抓干部队伍建设
这一年,京津产业新城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将党建与新城工作统筹衔接、有机嵌入,构建起“党工委+管委会+创服中心+N个运营公司”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厘清管委会与相关区直单位及“一核多点”关系,以制度刚性保障管委会各项工作规范化运行。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京津产业新城选优配强管委会、创服中心、新城公司干部力量,公开选拔了53名高素质青年干部投身新城建设,聚焦争先创优、善作善成,常态化、精准式开展业务培训。同时,健全干部全周期、全流程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新城干部标准高、业务精、视野宽、作风硬、纪律严。
无惧乘风破浪,直挂沧海云帆。2025年,京津产业新城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向“新”而行,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支撑体系、环保体系,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主力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图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