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诺德基金”)日前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宣布聘任沈东杰为公司新任督察长。
其个人履历显示,沈东杰曾在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淳厚基金及中银基金等任职。近年来,诺德基金规模增长愈发靠债基“苦撑”,公司债基产品占比近60%,新任督察长能否带来“新气象”成为市场关注点。
沈东杰履新
12月28日,诺德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宣布聘任沈东杰为公司新任督察长,自12月27日起正式履职。
过往履历显示,沈东杰2003年7月至2010年2月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任副主任科员;2010年2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历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淳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监察稽核部总监;2021年6月至2024年12月在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内控与法律合规部副总经理、总经理。
从履历上看,新任督查长曾在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淳厚基金任职。今年12月18日,上海证监局对淳厚基金的一系列违规行为做出了监管措施,还公布了《对柳志伟、李雄厚、董卫军、邢媛、贾红波、李银桂的立案告知书》。
诺德基金内部也不“太平”。不久前,诺德基金原督察长陈培阳因“个人原因”离任,公司总经理罗凯代督察长。今年5月21日,诺德基金及高级管理人员因“内控管理不完善”,被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出具警示函。
关于高层调整情况,《华夏时报》记者12月30日向诺德基金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诺德基金成立于2006年6月8日,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成立之初,诺德基金由诺德安博特资管(美资,持股比例49%)、长江证券(持股比例30%)、清华控股(持股比例21%)三家股东强强联合,备受市场瞩目。然而,从2015年开始,诺德基金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江证券和诺德安博特资管相继退出,清华控股也在2022年选择离场,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天府清源。至此,诺德基金的股权结构由最初的美资巨鳄、一流券商、顶级高校的组合,转变为地方国资和自然投资人的组合。
资产结构失衡
近年来,诺德基金的资产规模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诺德基金的资产管理净值总规模达到436亿元。然而,从数据上看,诺德基金规模的增长主要靠债券型基金规模“苦苦支撑”。其债券型基金产品从2021年一季度的53.71亿元增长到2024年三季度的259.79亿元,增长幅度高达483.69%。然而,其他类型的基金产品,如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型基金,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诺德基金管理的债券型基金总规模约259.8亿元,在所有基金管理公司中排名第83位。
结构失衡的总资产规模增长,无疑给诺德基金的未来发展带来了隐忧。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债券型基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诺德基金能否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尚存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过于依赖单一类型的基金产品,也限制了诺德基金在多元化市场上的发展空间。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基金公司规模增长以债券型基金为主,一方面说明,在整体权益市场持续震荡,近两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债券市场普遍受益较好的背景下,基金公司从市场角度会更加倾向债券基金的发行和持续运营管理。另一方面,当前政策导向更支持权益类基金发展,在面对投资者多层次、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基金公司也需要在权益等领域加大布局力度,在行业配置、风险控制等方向需要持续提升投研能力,以更好满足市场竞争和投资者需求。
基金公司债基独大可能带来一些潜在风险,王铁牛表示,例如,如果未来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对债券类资产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单一类型产品规模过大也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适当的多元化发展,避免过于依赖单一类型产品,有利于基金公司未来长期高质量发展。
徘徊行业中下游
尽管诺德基金近年来在资产规模上有所扩张,但其整体行业排名并未实现显著跃升,依旧徘徊于行业中下游。在Wind投研能力榜单中,诺德基金在163家公募基金公司中仅列第143位。而在涵盖管理能力、投研能力、营销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等关键指标的综合排名中,诺德基金于161家基金公司中位居第90名,亦非突出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诺德基金的债券型基金产品虽在规模上持续增长,但其收益表现却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截至12月30日,在诺德基金的债券型基金产品中,基金YTD(Year-to-Date Return,基金从年初到当前日期的收益率)表现最好的是“诺德汇盈一年定开”,YTD增长率为6.0649%,在全市场债基中排名为1012名;而表现最差的是“诺德安鸿纯债D”,YTD增长率为-0.3345%,在全市场债基中排名为6850名。
此外,今年三季度,诺安基金债基规模也陷入下滑,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诺德基金的债券型基金管理规模与第二季度末相比减少了近60亿元,跌幅高达18.70%。
在诺德基金的发展历程中,公司股东层面经历了全面更迭,但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人选却相对稳定,持续留任。截至目前,董事长潘福祥已任职9年,总经理罗凯已任职6年,然而,公司的管理规模和业绩表现却并未迎来在行业内排名的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