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岁末,随着春节临近,春运的氛围日渐浓厚。
12月31日,正是今年春运首日火车票的开售日,数据显示,2025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将预计发送旅客5.1亿人次,一场数亿人共同奔赴家乡与亲人团聚的迁徙行动已经拉开序幕。
对常年位居春运客流量榜首的广东来说,春运更是其年度大考和独特文化与风景。从人口结构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鉴显示,广东的外来人口达到2962万,占总人口的23.5%,位居全国首位。外来人口的持续流入是广东保持“活力”,人气“爆棚”的重要原因。
年轻人们来这里寻求机遇,以谋得更好的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人在此扎根、成家立业,越来越多的“候鸟家庭”开始出现——考虑到种种现实因素,父母们决定自己在大城市打拼,孩子则在户籍地上学,家庭成员不得不经常面对分离的痛苦。
赖杰和周明(均为化名)便是其中的代表,笔者在与这两位招联客户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出生并不富裕,完成学业后便背负着谋生的使命,离开各自家乡来到广东,在多年打工后,终于在新的城市稳定下来,可“一家人团聚”这个看似简单的梦实现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团聚以前:“想要一个完整的家”
“没人愿意当‘候鸟’”,这是无数新市民的心声,也是极具考验的现实难题。为了兑现“团聚”的承诺,他们经历过异乡谋生的挑战、独自打拼的漂泊、被迫分离的焦虑,却仍在在这条“重逢之路”上砥砺前行。
从江西的农村跟随“熟人”来到广东佛山顺德,赖杰的目的很简单,“只是谋生”。此后的20年间,他在顺德的一切都围绕着工作展开。
双皮奶、陈村粉、鱼皮饺……顺德因美食而为人熟知,实际上,顺德家电、家居、装备制造、机器人与自动化等产业均具有一定实力。在这座本地文化突出的城市,一批批外地务工者纷至沓来,投身于当地的制造业中。
中小企业的脆弱性,让务工者的生活也充满不确定。在20年的时间里,赖杰陆陆续续换了8份工作,目前在一家企业的机器工程部做车间管理工作,负责组装冲床用的模具。“换工作主要是为了学技术,掌握的技术更多薪资也会更高”,在这行打拼了十几年,赖杰的技术能力日臻提高,也逐渐有了定居的经济基础。
家庭和住房,是很多异乡人决定在新城市定居的重要基础。2015年,赖杰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次年两人结婚,曾经“只是来打工赚钱”的心理悄然改变——稳定的家庭,为“漂泊的心”增添了几分安全感。2017年,通过多年存下的积蓄和家人的资助,赖杰终于在顺德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但后续装修款还没有着落,还是通过招联借到了装修和购置家电的资金,缓解了燃眉之急,2019年赖杰终于和妻子住进了新房。
伴随着买房装修,赖杰的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住在江西老家。慢慢的顺德的生活步入了正轨,赖杰剩下的心愿,就是接孩子们过来团聚,“想要一个完整的家”。
隔代教育,爷爷奶奶只能负责孩子们的吃住,但日常的陪伴交流和教育辅导只能依靠800公里之外的父母。赖杰和妻子约定每天和孩子们定时视频通话,从饮食起居到学习情况,再到各种生活琐碎……线上见面的时间总是转瞬即逝。或许是不在父母身边,孩子们都十分懂事,这更让赖杰深感遗憾与愧疚。
目前,只有赖杰妻子的户口迁到了顺德,此前赖杰考虑到农村户口的优势,几次错过了可以落户的机会,对于这个决定,他现在有些后悔。“我们计划把小孩接过来读书,去公立小学的话,需要父母有本地户口和连续五年的社保,这对于我们是个很致命的问题。”赖杰因为在2020年更换了工作,社保断交过一段时间。到25年8月,他即将缴满五年社保,一家人也因此有了个“2025之约”:明年,赖杰转为城市户口,接孩子们过来团聚,同时爷爷奶奶也不再操劳,开始享受轻松的晚年生活。
全家人都在期待这一时刻的到来,“每次孩子说想我们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再坚持几个月,很快就能到城市里见爸爸妈妈了。尤其是小儿子,每次听到这个承诺就不再闹腾。”
赖杰明白,要在百忙的工作中抽时间照顾两个孩子,未来的开销也注定只增不减。他知道以后可能会更累,“但这是我们的责任,不能一直让我们的父母来承担。”也许前路依旧坎坷,但至少两个孩子将不再需要“迁徙”,此前的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将来美好的相聚。
团聚以后:“给家人更稳定的未来”
与赖杰处于不同阶段的是,周明夫妇最近终于结束了与5岁女儿的长期分离,目前一家人生活在深圳。此前,由于双方都忙于工作,女儿在出生后便被接回了老家,由奶奶抚养。
2019年,从事检测工作的周明为了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只身前往上海,妻子留在深圳打拼,一家人分处三地:“那段时间特别难熬,几乎只有过年时才能见上一面,但为了赚钱也没办法。”去年,周明得知有望调动到深圳工作后,便开始筹划团聚的事情,“从孩子懂事起,就经常告诉她总有一天能够和爸爸妈妈一起住,现在总算实现了。”
正因为当过“候鸟家庭”,周明一家也更为珍惜来之不易的当下。深漂生活因为家庭团圆而变得不再孤单,在谈到细致体贴的妻子、可爱懂事的女儿时,周明的笑容很温暖,那是一个中年男人被爱包围时才有的面容。
但团聚之后的现实压力很快随之而来。周明告诉笔者,他们每个月共有约2.5万元的收入,扣除必须支出的房租、车贷及养车费、小孩托班费、老人赡养费,仅剩下近1万元用于全家的生活开支。同时,女儿即将进入小学,也正在学习舞蹈、古筝等特长,教育支出也会是很大一笔费用,难免有需要周转的时候。
周明有时会通过招联借款来垫付一部分教育支出,缓解燃眉之急。作为招联八年的老用户,他每月都会按时守约还款。“打拼多年,越来越感受到信用的珍贵,未来我还有许多计划,无信不行。”
他告诉笔者未来打算在广东买房安家,“深圳房价压力太大,优先考虑周边地区,比如佛山、惠州,买个房子终归更稳定”;等女儿入学后,他计划每个暑假带女儿出门旅行,“就得在小时候多长见识”;他也深知陪伴之于孩子的重要性,“特别喜欢在每天接送女儿的路上,听她讲幼儿园里的事”……
最重要的是,“还是得努力赚钱养家,给家人更稳定的未来”。周明从事的工作受技术更新影响较大,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年轻一代的竞争,这对他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正在了解深圳的就业机会,“希望能找份报酬更高的工作”,让自己有更坚实的经济基础,支持女儿追逐自己的梦想。
他的这些想法,有些和妻女分享过,有些则藏在自己心里:“与其说这些是对她们的承诺,倒不如说是对我自己的要求。”异地几年,苦尽甘来,如今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周明再次启程的动力。
对于候鸟家庭,承诺和信任的力量超乎想象。在分隔两地的漫长过程中,父母们时常答应孩子“每天视频通话”“陪你过生日”“一起过中秋”“明年搬来一起住”……在具象化的未来愿景中,距离带来的阵痛似乎也不再难以承受,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抚慰,更是父母们的持续打拼的能量来源。
而团聚之后,要在新的城市安家立业,候鸟家庭依然面临着挑战——更高的房价、生活成本及教育支出,同时随着制造业数智化发展提速,父母们积累多年的工作技能正面临着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
他们朴实的梦想和需要应该被更多机构看到,给与他们恰如其分的资金支持,未来都有可能撬动数倍的能量,帮助无数候鸟家庭飞出生活的“万重山”。
据悉,这也正是招联的初心所在:凭借金融科技优势,持续开展精准普惠服务,将金融资源精准提供给更多真正需要的奋斗者,帮助信用良好的人们去兑现承诺。这不仅是金钱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鼓励和信任。
在追求美好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英雄。即使道阻且长,赖杰和周明也依然在为向家人期许的未来而努力,他们全力冲破生活藩篱而起舞的奋斗者精神,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相信,每一位奋斗者都终将穿过人生的风雨,看到希望的曙光;每一个候鸟家庭都终将结束分别,迎来团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