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01 09:07:09 股吧网页版
评论丨以创新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朱宏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近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预计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基本稳定。面向2025年,会议提出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12项重点工作任务。

  以创新为目标,新型工业化建设蹄疾步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快速前行,创新步伐显著加快,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2023年9月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一年以来,中国工业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创新成为强劲的不竭动力。笔者认为,2024年中国企业创新发展在4个重要方面表现突出。

  一是向新而行的道路愈加明确。“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被提出之后,企业向新而行的道路更加明确,国家的支持措施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加大科技投入、成果转让和科技人才引进及培养的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8937亿元。众多企业投身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场景为牵引,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前瞻谋划、政策引导,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精心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向新而进的成果愈加显现。在这一年中,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嫦娥六号成功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全球最大功率的漂浮式风电机组“启航号”下线、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歼-20和歼-35A一飞冲天等。这些成果代表了中国企业在高技术领域的进步,也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充分说明创新有利于避免企业“内卷”,新赛道发展势头良好,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支撑力更加充沛。

  三是向新而升的能力愈加提升。中国企联前不久公布的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企业研发总投入达到18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9%,反映了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500强企业持有的有效专利持续增长,总数在2023年达到了202.97万件,增幅为7.66%。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步得到国际认可,5267项国际标准的申报也显示了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和应用中的积极参与。

  四是向新而立的信心愈加充足。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创新的力量,增强了以创新求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今年以来,我国积极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创新促发展,持续推动动力电池关键材料、车用芯片等关键技术攻关,竞争力不断提升。2024年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年产1000万辆的历史时刻。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产品产量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各种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以创新为动力,新型工业化不断深入

  新型工业化的任务提出一年多以来,以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推进。面对2025年创新发展任务,企业需要找准方向和定位,把握好几个重点。

  首先,以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深刻改变了传统生产力,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企业谋划加快发展,不能只盯住投资和人力资本的传统要素投入,而要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发挥数据等新型要素作用,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跃升。

  其次,以创新引领布局。面对“十五五”时期的总体布局,要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统筹考虑。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具体体现,更是现代和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竞争点。要以创新为支点,全面分析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有选择地加以布局,因地制宜、持之以恒,推动原创性、引领性重大成果出现,构成科技创新的“硬核”力量。

  第三,以创新强链固链。面对“十五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水平是企业创新的着力点。惟有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产业组织方式提升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才能实现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增强产业高端链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全球市场竞争力。从产业链供应链的相互关系看,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的关键是创新,应认真厘清产业链供应链每个环节的作用、特点及抗压表现,以创新消除薄弱环节,构建与培育全链条强健优势。

  第四,以创新赋能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要为企业注入创新的动力,确保永续发展。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企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将创新贯穿到新型工业化建设全过程。要以创新赋能每一个企业,促进形成大企业为龙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骨干、广大中小企业参与其中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以创新为举措,新型工业化聚力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2025年企业发展新机遇,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企业创新工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更多关注:

  一是培育更加突出的比较优势。新时期的创新要坚持以改革引领,在新旧动能的转换中发挥更大作用。在要素配置中,要摆脱从资源、土地、税收减免等传统要素招商引资为主的增长模式,加快转换为培育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以创新驱动为主、合理运用资源、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增长模式。紧抓三个结合,即经济稳定增长与产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相结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相结合,龙头骨干大企业与专精特新及各类中小企业相结合,逐步培育和形成新阶段企业的比较优势。

  二是确定更加精准的产业定位。立足创新研究聚焦产业定位。遵循“特色鲜明、创新驱动、力克短板、锻造长板、纵向延伸、横向拓展、自主可控、韧性安全”的原则,对产业链供应链作出新的认识和部署,切实增强企业、产业、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落实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2023年年末发布的《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用好国家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政策,加速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升级改造和创新水平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进一步巩固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三是提升更加高端的发展水平。应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以创新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实现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大幅跃升。企业避免低水平盲目竞争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树立先进的智能、绿色的发展理念,培育和发展高技术制造能力。培育并开发市场所需要的前沿科技创新产品,要针对未来发展的高端目标,把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找准细分领域赛道。尽管需要早期投入及一段时间的孵化,但一旦成功就可能进入高回报的新蓝海。因此,要不断校准方向,增强创新能力,避免陷入同质化局面,形成并保持产品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高附加值,强化核心竞争力。

  四是形成更加通畅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带来的激烈国际竞争,企业必须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开放加快创新,以创新促进开放。必须清醒意识到,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快速迭代,迟缓和犹豫都可能导致掉队并丧失机遇。企业应秉持改革开放理念,加大创新力度,积极融入全球新的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之中。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

  最后,建设更加坚强的人才队伍。人才是企业创新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也是大多数企业急待补充的短板。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围绕中心任务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应以更大力度的创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的建制化、体系化、协同化。千方百计引入高端人才,全心全意培养企业人才,不拘一格挖掘社会人才,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夯实企业创新的人力资源基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