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曾经耀眼一方的雪松信托风头早已不在。
日前,财联社记者从多个信源独家获悉,去年12月中下旬,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下称“信保基金”)受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邀请,已经与江西省有关部门对接,调研内容包括雪松信托目前情况和化险工作等。
但相关信源指出,信保基金尚未直接与雪松信托接触。
“主要是跟工作专班对接,列出想要了解的问题清单。专班和公司对接,把相关情况收集并反馈上去。如果有进一步需求,(信保基金)再通过专班做下一轮的沟通和反馈。”一位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
所谓的“工作专班”,全称为“省推进雪松信托风险化解工作专班”,系江西省金融委牵头组建的临时机构,组成人员包括省金融委、雪松信托股东单位等多方代表,负责协调相关的风险化解工作。
财联社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应对流动性窘境,2024年下半年以来,雪松信托管理层曾两度推出降薪方案。先是5月份,抛出全员降薪方案,但遭抵制。此后在工作专班的协调下,推出新的“三定”方案、全员“竞争上岗”,最后因10月末化险工作专班负责人调离等原因,相关方案未实质执行。
此番信保基金的介入,是否意味着雪松信托的处置将步入新的阶段?一位知情人认为,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参与目前属于“辅导”性质,并未实质性出手,但其相信会加快10月以来雪松信托近乎“停滞”的化险工作进程。
财联社记者亦就此事咨询江西金融监管部门,一位负责人未直接回应财联社记者的问题,表示雪松信托处置问题由江西省金融委牵头,相关问题以金融委或工作专班口径为准。财联社记者此后亦向雪松信托、江西省金融委、信保基金等多方求证,但均未获回应。
去年6月份以来全员发薪暂停,管理层两度推出降薪方案
2024年12月27-28日,财联社记者来到处于南昌核心商业区的雪松信托总部,发现注册地址“博能金融中心27-28楼”门可罗雀,前台已经弃用,亦无任何公司logo和文字信息,人员仅能通过楼梯口小门进出,驻守的保安也已撤离,与熙熙攘攘周边形成鲜明对照。
【雪松信托总部27楼被弃用的前台】
财联社记者在雪松信托总部还看到,原来27楼整层办公场地缩减为两个办公室,仅可容纳30人左右,其余办公室处于招租状态。留守人员数量不多且年龄偏大,工位处于稀松的状态,并未坐满,人员进出非常少。
【雪松信托总部27楼,部分办公室已被物业挂出招租告示】
多位雪松信托前员工或现任员工向财联社记者证实,2024年以来,雪松信托整体的经营状况不理想,管理层施策“刀刃向内”,希望实现减员增效。
天眼查显示,雪松信托员工人数在2018年更名之后,从不足200人快速增加,在疫情期间的2020年达到高峰,当年参保人数逾千人,随后下降,目前参保人数为442人。
一位雪松信托资深员工表示,去年8月公司推出新的三定方案,让全体员工竞岗。额定岗位只有199个,而在职员工超过400人,意味着一半员工将在竞岗之后失去工作。
该人士表示,即便如此,也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竞岗,方案告知书上有5个方案,包括放弃追讨此前欠薪优先考虑竞岗、不放弃待经营好转补发、停工留薪等。
财联社记者获得的一份相关资料显示,方案三“停工留薪”内容包括“6个月内可停工状态,不安排工作;6-8月份只能按当地最低生活标准暂发生活费,以后经营好转可以补发;9月份开始按当地最低生活标准领取薪酬等”。
该人士表示,只有认可方案一或方案二的人才能参加双选,没有签署告知书的也不能参加双选。据他了解,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没有签署告知书。
从方案内容和公司的言行来看,该人士分析认为,重新进行定岗定编实质就是变相的“裁员”和降低公司支出压力。但此后,因决策机构主要人员变动和公司流动性问题,耗时3个月的雪松信托新三定方案最终未落地执行。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新的三定方案之前,公司还曾提出全体降薪方案。
去年5月底,雪松信托突然在线召开大会,希望通过削减员工薪资以缓解经营支出压力。当时市场流传的消息称,雪松信托提出的方案是管理人员收入将面临高达70%的削减,而基层员工也将面临30%的降薪幅度。
上述雪松信托资深员工证实,去年5月份的方案由于绝大部分员工的反对而夭折,随后公司才提出新的全员竞争上岗的新三定方案。
另一位驻外的雪松信托员工表示,目前公司管理层非常谨慎,不轻易做任何决策,公司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此外,董事长可能明年退休。
据上述多位雪松信托员工的反映,经过多轮的薪资调整,加上公司发展不顺,原本对公司抱有一线希望的员工,在8、9月份开始陆续离开;此次三定方案大张旗鼓推进几个月又不落地,加上被欠薪半年难以支撑,离职的人更多。部分离职员工,已经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仲裁和干预。
摸排早已开始,流动性枯竭是问题核心
财联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员工薪酬层面遇到的风波,只是雪松信托整体化险的一个侧面。早在2024年年初甚至更早,相关的风险排查和摸底事实上已经铺开。
2024年1月11日,雪松信托委托招标公司发布招标公告,包含雪松信托清产核资项目审计服务采购招标、清产核资项目资产评估服务采购招标、清产核资项目法律服务采购招标。
按照1月份雪松信托公告称,清产核资招标在2月1日开标,且要求应标公司在合同生效日起3个月内出具正式审计报告。以此概算,6月份前清产核资报告应已完成。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雪松信托此番清产核资所聘请机构团队,正是四川信托化险期间聘请的原班人马。
除了程序性的摸排,公开信息还显示,最近数年雪松信托更多精力也主要在于资产化险和处置。
去年4月下旬,据《界面新闻》报道,雪松信托金兔2号、雪松信托金马527号、雪松信托金马528号等多只逾期得以兑付。兑付方案基本都是偿付剩余全额,免去逾期利息或给予低息等。
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雪松信托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为353.46亿元,较年初大幅下降。全年公司清算结束的信托项目达73个,合计规模达354.15亿元。
上述驻外雪松信托员工表示,投资人不定期会去总部投诉,总部人员安抚为主,无法提供合意解决方案,因此投诉不间断。
雪松信托在2022年年报也承认,报告期内,公司处理投诉件194起(含重复投诉90起),投诉事项主要涉及项目本息兑付诉求。
另一位雪松信托前员工表示,在资产清收进度不及预期,新增业务受限情况下,数百人的运营支出规模不小,入不敷出后出现流动性短缺是时间问题,在职人员压力很大。
“核心问题是所有产品账户都被投资人起诉冻结了,只要有资金进来就会被优先执行。加上大股东目前基本无法履职,这个局面除非能有整体一揽子解决方案,否则要靠公司自己走出来是很困难的。”一位雪松信托中层员工对财联社记者称。
财联社记者从雪松信托员工处获悉的一组信息显示,在三定方案启动之前公司维持日常运作每月员工成本为1300万元左右,而工作专班要求压降至200万元,且要“做好一年的打算”。但这一说法,未能联系上雪松信托官方证实。
雪松信托官网最新的2022年报告称,“近年来,公司全面梳理历史遗留风险资产状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充分估计、确认风险减值,持续处置风险资产”。
信保基金介入,雪松信托化险能否迎来曙光?
随着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参与“辅导”,部分雪松信托内部人士认为,这或许有可能会加快10月以来雪松信托近乎“停滞”的化险工作进程。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信保基金官网风险处置“救助条件”一栏显示,依据《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障基金公司可以使用保障基金:(一)信托公司因资不抵债,在实施恢复与处置计划后,仍需重组的;(二)信托公司依法进入破产程序,并进行重整的;(三)信托公司因违法违规经营,被责令关闭、撤销的;(四)信托公司因临时资金周转困难,需要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的;(五)需要使用保障基金的其他情形。
前述驻外雪松信托员工表示,公司大股东已经无法履行职责,目前相关案件正在审判过程,预计在判决之后,才会对雪松信托股权和责任问题有说法。
其认为,目前雪松信托需要新的股东和新的现金进来才能解决,据其了解,尚未有明确的候选接盘机构。当前信托行业大环境不好,信托牌照吸引力下降。寻找接盘机构的不太容易。
而前述雪松信托资深员工表示,之前内部听说,有关部门曾经就雪松信托的化险向中国信保基金申请过借款,但未有后续结果。
但是,该人士提醒,目前雪松信托化险的关键阶段,还涉及部分离职员工的劳动仲裁甚至诉诸法庭,可能会给雪松信托未来埋下一笔巨大的应付账款。天眼查显示,雪松信托为最高院公示的失信公司,451条风险信息中,股权冻结4宗,作为高风险被执行人3宗。
仅2024年12月,雪松信托作为被告开庭的就有三宗案件,涉及其投资的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公司,还包括一宗与员工的劳动争议案件。
这项由周文婷起诉雪松信托的劳动争议案在去年12月20日已经开庭。财联社记者从侧面证实,周文婷为雪松信托办公室前员工。
针对未来可行的方案,处理过多起破产重组案件的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其函律师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一般而言金融机构出险之后,重组或者破产清算是主要的解决方式。如果能够引入新股东进行重组是目前常用的方式,通过补充资本金和新的发展资源,能够让机构重新循环起来;当然,股东方也会进行尽职调查,评估加入之后能否“起死回生”。
如果引入股东无望,自身债务和流动性又无法化解,那么只能进行破产清算,一旦宣布或者准备破产,势必会引发债权人集中通过诉讼或仲裁去伸张债权和保全资产,以获得更有利的破产资产分配。
(财联社记者郭子硕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