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三方面加力推进。一是加大建设力度。继续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重点任务。将水利支持范围拓展至全国大中型灌区、大中型引调水工程;将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等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二是加强软硬结合。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抓紧推进规划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资综合效益。三是加快工作进度。在去年提前下达今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的基础上,近期将再下达一批项目清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袁达指出,去年以来,“两新”工作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居民消费、加快绿色转型的综合效应持续显现。比如,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快速增长,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销量明显增加,新能源汽车、一级能效家电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今年,将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一是扩大范围。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二是提升标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加大家装消费品换新的支持力度。三是完善机制。进一步简化设备更新审批流程,提高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的便利度。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分配,向去年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倾斜;降低企业垫资和经营压力,简化补贴流程,及时高效兑现补贴资金;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等,持续提高政策效果。
发布会表示,将尽快公布今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具体方案,指导各地及时做好相关支持政策跨年度顺畅衔接和平稳有序过渡,力争取得更大实效。
据业内机构梳理,2024年我国发行了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从2024年5月首发到11月中旬,超长期特别国债总计发行22次。其中20年期7次,共计3000亿元;30年期12次,共计6000亿元;50年期3次,共计1000亿元。
2025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2025年“两新”“两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在总结和延续2024年好的经验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两新”方面,2025年支持“两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比2024年大幅增加;研究将更多市场需求广、更新换代潜力大的产品和领域纳入政策支持范围;进一步优化政策实施机制,加强跟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两重”方面,既要强化“硬投资”,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加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优化资金投向,加快推进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也要搞好“软建设”,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解决当前与长远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办成一系列大事难事,促进实现“两重”目标。
此前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2025年我国有望发行2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甬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郑嘉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一项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预期和增强市场信心,在实施过程中,一是加强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投入机制,有助于提高投资综合效益。通过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分配,向去年成效较好的地区倾斜,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政策效果的最大化;二是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扩大有效投资,这将直接刺激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通过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形成投资的乘数效应,尤其是对设备更新的支持范围扩大,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汽车、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的补贴,将推动这些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三是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任务的支持,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超长期国债发行有助于弥补当前机构配置的资产荒,通过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政策的协同效应,以实现政策目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