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贸易需求总体上升,中国经济在重重考验中稳步向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2025年伊始,新京报贝壳财经再次针对来自17个行业的207位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看过去一年企业家对市场环境有何评价。新的一年,他们有何期盼和愿景,最关心哪些经济政策?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浪潮?如何看待“反内卷”式竞争等社会热点议题。
来自17个行业的207位企业家参与本次调查,涵盖全国20个省份的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受访企业中,32%为大型企业,18%为中型企业,30%为小型企业。此外,半数受访企业成立时间在十年以上,成立5-10年的企业占比达27.6%。
本次调研显示,2024年下半年企业家信心有所回升,2024年全年企业家整体信心指数为70.62,相比2024年上半年增长4.28。
针对调查问卷呈现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我们邀请了上海财经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著名战略管理学者徐飞,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进行解读。
上海财经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著名战略管理学者徐飞: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根据调查,超八成受访企业对2025年企业和所处行业发展信心增强,以及超过八成受访企业家对2025年经营向好发展信心增长。
上海财经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著名战略管理学者徐飞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基于我国在实践中已不断深化对经济的规律性认识,通过切实落实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明的2025年政策取向——“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部署的9项重点任务,以及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等一系列安排,我们有理由对2025年充满信心。
从国际看,美西方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等措施,但并未收到他们预期的效果。面对接下来的压力,随着过去五年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力的增强,我们已有更强的定力、更多的工具、更大的底气来妥善应对。
“因此,可以强化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即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徐飞表示。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
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消费市场
调查发现,国际贸易走势对企业家未来信心的影响程度增加。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企业正在积极走向世界,布局世界,进行全球化经营,因此,他们对国际贸易、国际市场的变化敏感度也显著增加。对于企业而言,有的外部摩擦可以积极应诉,但对于一些无法左右的外部摩擦,则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结构等措施予以应对,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的出口转内销,也让外贸企业多了一条新路。
针对64.1%受访企业家表示关心“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白明认为,任何年代都有创新,但当下的创新更多与数字经济这一浪潮有关,在各种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消费市场,比如创新的应用场景可以与消费相结合,不仅能极大丰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还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量。
对于超九成受访企业已经应用或计划应用人工智能,白明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不仅标志着技术的飞跃,更是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机遇,企业自然不能错过人工智能的“便车”,也纷纷试图抓住新时代的新机遇,但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有多少企业真正能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业务发展、内部管理紧密结合,目前还有待观察。对于企业而言,深入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关乎企业未来的竞争力,需要从战略层面出发,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多流程、多维度深度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
未来中小企业有望出现更多创新引导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文凯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2024年初以来,中小企业信心逐步好转。虽然竞争激烈需求不足的状况仍然严峻,但国内外两个方面整体有好转迹象。国际经济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打开了国内降息空间,国内企业整体出口状况较好。国内方面,市场活跃度提升,需求有所恢复,市场预期改善。国家各部委推进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作用明显。
在行业方面,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建成、运营,有利于提振发展预期。建筑业和服务业信心指数上升最大。房地产市场回暖有利于提振建筑业信心。资本市场回暖刺激了服务业需求增长,有助于提振服务业信心。
在企业层面,“专精特新”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差异化发展避免“内卷”已经成为企业共识,未来有望出现更多创新引导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数字化工具的广泛应用也为中小企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手段。
虽然2025年将面临关税提高、地缘政治等各类国际风险,但在坚持国内大市场为主的双循环模式下,充分发挥企业家能动性,推动创新发展,拉动国内需求,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