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06 10:40:30 股吧网页版
开年经济扫描|“流动”指标显活力 降成本“再加劲”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经济参考报》1月6日刊发记者王璐、梁倩采写的文章《开年经济扫描|“流动”指标显活力降成本“再加劲”》。文章称,从泰国海鲜首次搭乘中老铁路列车“走进来”,到电力设备材料等中国产品加快“走出去”,开年以来一趟趟货物的发送,勾勒出“物畅其流”的活力景象。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创年度新高,预计2025年物流运行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全社会物流成本有望降低3000亿元,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强力支撑。

  1月3日15时,一趟满载着24吨泰国宋卡府熟冻虾的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抵达昆明王家营西站,标志着中老铁路冰鲜水产品试点运输正式拉开帷幕。

  据中铁特货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批新鲜“洋年货”运输采用公铁联运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海运和公路运输,全程运输时间缩短了约14天。

  更多海外好物“走进来”的同时,中国产品也加快“走出去”。

  1月4日,承载着哈尔滨电气集团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二期建设项目设备材料的车辆,从江苏靖江、安徽马鞍山分别驶向喀什、霍尔果斯口岸,预计10-12天运达。

  这背后是中国物流所属华贸物流、中储智运的稳定运力支持。据悉,中储智运调度专家利用平台智能配对数学算法模型自动匹配运力,平均可为货主降低综合物流成本10%。

  交通物流既是畅通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渠道,也是观察经济发展的窗口。

  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2024年1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3.1%,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为该年度新高,物流活跃度继续增强。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了庞大的交通运输需求,全年货运量有望达到565亿吨,日均1.5亿吨,同比增长3.5%。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望达到175亿吨,同比增长3.4%。客运量将达到645亿人次,日均1.8亿人次,同比增长5.2%。

  新的一年,“流动”指标有望保持向上态势。记者从2025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为期40天的2025年春运将于1月14日开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90亿人次左右,同比增长约7%,规模创历史新高。

  公众出行活跃的同时,货运也更繁忙。

  以铁路为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确定的目标显示,2025年国家铁路预计完成货物发送量40.3亿吨、同比增长1.1%。

  “2025年,随着国内政策调整和国际形势变化,我国社会物流需求有望得到提振,物流运行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全社会物流成本有望稳步降低,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周志成表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交通运输部已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印发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细化了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各细分领域实施方案,部署了18项重点工作。

  “预计2025年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望达到3000亿元,给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带来强力支撑。”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称。

  据透露,国铁集团将开展优化运输结构攻坚行动,做大煤炭中长期合同运量,持续提升铁路货运市场份额。推动批量散货和中长途运输货物“公转铁”。扩大快运班列开行规模。积极推动铁路专用线进码头、进园区、进厂矿。

  促进交通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型物流集成商也是下一步降成本的重要着力点。

  “通过推动公路货运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可以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满帮集团高级副总裁徐强对此感受深刻。据了解,满帮通过车货智能匹配完成货主与司机的无缝连接,货主发货时间从以前的2.27天降至0.42天。

  “这是运到贵阳的80台开沟机,用于烟草种植;这是运到凉山会理市的60台果园旋耕机……”重庆市冠腾机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建峰指着“运满满”APP上的近期发货情况说,使用智能化平台后,公司综合物流成本下降了25%。

  在周志成看来,2025年传统物流企业将加快向现代供应链转型升级,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将进一步深化。同时,“无人物流”商业化应用更加广泛,“人工智能+现代物流”将持续迭代,有望推动现代物流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跃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