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雪)记者日前从湖北省医保局了解到,中成药全国联采拟中选结果已于2024年12月30日对外公示。正式结果公布后,将组织联盟地区落实约定采购量、签订购销合同等相关工作,预计2025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落地执行。
克服四大集采难点集采中选率达75%
记者了解到,继牵头19省联采、30省联采后,湖北省医保局今年牵头所有省份组成全国联采,持续推进中成药联盟采购工作。
此次全国联采涉及第一批中成药集采的接续和全国扩围,以及第三批中成药集采纳入的新品种,两个批次共37个采购组54个品种175个药品,有4.2万余家医药机构填报了历史采购量和需求采购量,涉及超300亿元的中成药销售市场。
12月30日,湖北召开现场报价信息公开大会,共有387家企业、510个代表品参与现场竞争,297家企业、373个代表品中选,中选率达75%。
据湖北省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与化药集采相比,中成药集采存在四大痛点难点问题。
一是中成药呈现品多、面广、分布散的特点,集采完全覆盖难。全国省级平台采购的中成药就有3000多个品种,涉及5000余个通用名、7800多个品规、2万多个产品,受不同中医流派、地区、医疗机构级别等因素影响,中成药配备品种分布散而广,导致集采覆盖难度非常之大;
二是中成药“独家”产品多、集中度高,集采议价难。全国省级平台采购排名前50的中成药品种中,独家品种占有34席。独家产品多、集中度高导致中成药集采产品替代性弱,企业降价动力不足;
三是部分同名中成药同品规价差较大,集采竞价难。同品规最高价是最低价的10倍以上,例如银杏叶口服剂型,50多家企业生产,同品规下最高价格达到50元以上,最低价格不足5元,竞价规则如不当则易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四是中成药并无明确、完善质量评价标准,集采质量评价难。这也是中成药集采的最大难点,中成药缺乏开展化药一致性评价的学科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条件,长期以来质量层次缺乏统一认定标准。且不同治疗领域的中成药质量成熟度不一致,即便是同方同名的中成药,是否为道地药材、制备工艺等的差异都会影响中成药品质。对于中成药来说,要对这些不同原材料、不同配比、不同工艺、不同效用的药品,评价其质量标准较困难。
多措并举科学克服集采难点
针对上述问题,湖北省医保局会同业内专家学者,以全国医疗机构采购中成药相关数据分析为突破口,逐步探索出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符合中成药特点和独特属性的集中带量采购模式。
首先,合并集采解决独家难点。对同方同名、同方异名和异方异名中成药及相关药品,基于临床可替代性进行合并集采,解决独家品种过多且不利于竞价的难点。
其次,分组竞争确保临床使用。运用综合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其中,将上万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选择作为指标反映临床疗效及受欢迎程度,克服中成药无统一质量疗效标准的难题。采取“先入围再排序后中选”原则设置品内和品间竞争规则,同品种内需入围竞争,不同品种间在入围基础上整体排序竞争,防范企业降价惰性,避免合谋围标可能。
再次,缩小价差突出价格治理,申报环节同企业品种需符合比价关系,入围环节对高价药初始价格打折降价,缩小初始价差,竞价环节引入日均费用均值,纠正偏离价差,中选环节采用三倍上限,降低中选价差。
此外,对日均治疗费用最低、市场份额大临床认可度高、技术指标满分的优质中成药企业产品以及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给予增补中选机会,促进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降价不降质”促进中医药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药品质量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在降价的基础上如何确保药品质量问题上,湖北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对药品质量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设置“一票否决权”。规则规定药品申报企业若在省级及以上药监部门质量抽样检测公告存在申报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的情况,其技术评价得分将全部扣减,实行一票否决。
同时,执行层面构建了更为紧密的联席会议机制,联盟地区医保部门协同药监、经信、卫健等多部门保障中选药品能够保质保量的落地执行,药监部门将加强对中选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质量监管,不定期对中选品种、中选企业原料采购与生产质量进行抽检或飞行检查,加大违法违规企业追责力度。
行业人士认为,随着集采工作不断深入,有利于推动行业在竞争中提高集中度,促进产品创新升级。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措施,一方面保障了老百姓的用药安全,另一方面倒逼企业重视生产质量。从长远来看,促进中医药行业统一标准进一步完善,对于中医药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