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规模设备更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近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施耐德电气发布《万亿蓝海,新从旧来——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研究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27年,中国设备更新市场的年规模有望突破5-6万亿元。
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原庆丹看来,此次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初衷是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推动经济向低碳、循环、绿色的方向发展。
报告强调,设备更新行动不仅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降低企业成本,还能实现低排放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外,多部门的联合行动和政策协同发力,使得设备更新的行业覆盖面更加广泛,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不同领域的设备更新目标各有侧重,企业需要精准识别行业痛点,才能有效应对挑战。
对此,该报告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冶金、石油化工、电子、交通、商业建筑、数据中心、大健康、教育等八大细分行业的痛点和需求。
以电子产业为例,在AI大模型的助力下,电子产业迎来新增长。产业的复苏发展与政策的强力驱动,使电子产业步入新旧转换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电子生产企业必须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技术革新,还包括对内部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优化。
为了应对挑战,企业迫切需要引入可信赖的全生命周期运营与服务专家。一个鲜活的实例是,国内领先的精密金属模具生产企业——津荣天宇,正在积极加速自身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施耐德电气为其提供了从设计、建造、运营到优化、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和配电解决方案,助力津荣天宇大幅提升运营效率,每亿元销售额的碳排放量降幅达到了35.1%。借此,津荣天宇成功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成为工厂设备更新和绿色化改造的标杆案例。
在设备更新的浪潮中,企业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抓住市场机遇。
原庆丹建议,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先进技术。同时,企业还需注重专利和标准的研发,以保护自身利益并引领行业发展。此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总的来看,设备更新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更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应积极把握这一机遇,通过技术创新、标准研发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迈向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