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鹏华、景顺长城、富国、华泰柏瑞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旗下基金溢价风险提示,其中大部分与QDII基金相关,但也有非QDII类产品发生溢价。截至今日收盘,溢价率超9%的ETF有9只,超5%的达到26只,其中标普消费ETF溢价率高达38.60%。
与此前出现溢价普遍为对标美股相关指数的基金不同,富国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增强ETF、博时中证全球中国教育主题ETF也出现溢价。
对于QDII基金来说,高溢价的背后往往也与外汇额度有关。就目前来看,许多QDII基金申购受限,有的暂停大额申购,有的暂停申购。
公募机构频频提示溢价风险,溢价率最高38.60%
近期,场内ETF频频出现溢价的情况,从其关联的场外基金来看,大部分为QDII类基金。从溢价率来看,有的已经超过38%,基金公司也在提示溢价风险。
以标普消费ETF(159529.SZ)为例,统计显示,1月8日,该ETF全天收涨4.92%,场内价格录得1.726元,对比最新的IOPV净值来看,仅有1.2453元,IOPV溢价率高达38.60%。从所有场内ETF的溢价情况来看,这一溢价率为目前最高。
事实上,基金公司也在1月7日提示溢价风险,景顺长城在1月7日公告称,近期标普消费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溢价,已在1月7日开市停牌至10时30分;1月8日,该ETF开盘后仍停牌至10时30分左右才开始交易。
类似的情况并非孤例,就场内ETF来看,标普500ETF(159612.SZ)、标普ETF(159655.SZ)、纳指100ETF(513390.SH)等溢价率也居前。统计显示,截至1月8日收盘,对应场内ETF最新收盘日IOPV净值测算,溢价率超9%的有9只,超5%的达到26只。
从这些ETF对应指数投资区域来看,美股仍是较多的一类,还包括投资沙特、日本等股市的一类指数。而由于时差的关系,部分落后于国内交易时间的地区,IOPV净值或更低,参考的溢价率会更高。
1月8日,市场仍有许多基金公司在提示风险,鹏华、景顺长城、富国、华泰柏瑞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旗下基金溢价风险提示,其中大部分与QDII基金相关。
说明:部分溢价率较高的场内ETF
一些中国A50指数及中国教育主题相关基金也出现溢价
除了关联QDII基金的一些场内ETF出现溢价外,还有一些关联非QDII基金的ETF出现溢价。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也包括一些中国A50指数及中国教育主题相关基金。
1月8日,富国基金发布公告称,富国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增强策略ETF,即A50增强ETF(563280.SH)近期溢价明显,二级市场交易价格高于IOPV净值,截至1月8日11时30分,溢价率达到3.06%,到下午收盘时,场内价格进一步上涨,溢价率达到4.57%。
此外,博时基金在1月8日也对旗下教育ETF(513360.SH)溢价风险进行提示。统计显示,截至收盘,该ETF场内价格录得0.49元,IOPV净值为0.46元,溢价率达5.40%。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出现溢价的ETF关联基金对应指数多投向海外,而这些基金对应指数则投向国内。
但毕竟,场内基金出现高溢价则意味着风险较大,投资者应该注意溢价风险。对于QDII基金来说,关联的场内ETF出现高溢价,其背后的原因往往与外汇额度有关,就目前来看,许多QDII基金申购受限,有的暂停大额申购,有的暂停申购。
统计显示,截止到1月8日,在所有QDII基金当中,有400只基金申购受限,其中有110只暂停了申购。
有分析指出,QDII基金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之所以出现溢价,往往与投资策略和产品运作无关,而是二级市场投资者持续看好并买入产品,同时,由于外汇额度限制,场内供求关系受到影响,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行为会导致产品价格上升,形成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