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09 07:20:59 股吧网页版
银行打响信贷营销战
来源:中国证券报

  “好项目大家都会抢着要。我们的目标是1月初贷款项目储备投放不少于35亿元。同时对照当地重大项目清单,利用好财政贴息政策,继续深挖大项目和优质项目。”某国有大行江苏地区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新年伊始,银行领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春季营销活动悄然打响。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关键一环,银行往往会在年初按下信贷投放“加速键”,保持着开跑即冲刺的态势。近日记者深入调研多家大型银行与区域性中小银行发现,相较于往年,今年不少银行开启稳扎稳打模式,将更多精力放在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方面。

“要完成既定业绩并不容易”

  “信贷投放向来是春季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也不例外。行里的高管正带队走访新能源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中层领导会按周、按清单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基层员工则会面向工薪客户开展特色营销活动。行里设立了奖金池,定期对大家的营销业绩进行排名并给予奖励。”山西地区某农商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每年一季度是银行信贷投放量最大的时段。此前,多家区域性中小银行召开春季营销动员大会,强调要稳住贷款市场,加大有效贷款投放。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银行通常在上年底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以便来年初加快、加大信贷投放。然而,当前市场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银行信贷投放难度较大,导致银行在春季营销活动期间对优质信贷客户的争夺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银行通过内部考核排名传导压力。

  多位银行贷款经理向记者表示,要完成既定业绩并不容易:一方面,企业与居民整体贷款意愿有所下滑;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国有大行的业务下沉正在给其他类型银行带来冲击。

  某股份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向记者直言:“企业客户看重的往往是贷款价格和服务,要么价格好,要么服务优,要么两者兼有。当企业利润受到影响时,企业要么不贷款,要么寻求贷款利率更低的银行。现在国有银行业务下沉,他们的贷款利率天然有优势。”

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

  有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很难说哪一家银行的服务是无可替代的。由于行业内卷,很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存在多头贷款的情况。光拼价格是不行的,如果一味降低贷款利率,银行无法实现盈利,是无法长期持续经营的。重要的是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并深化‘政银企’合作。”

  记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于2025年的资金需求不尽相同。

  南京迅驰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卫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投资扩产意愿并不强烈。“我们在前年投入2000多万元更新了一批设备,2025年可能会再投入小部分资金购置新设备,但没有大额信贷需求。选择贷款行时,会关注贷款利率和贷款授信期限,倾向选择国有大行。”

  “现在研发成果经过了市场验证,预计2025年会投入1亿元来升级设备,希望尽快提升市场占有率。此前我们一直与银行保持紧密联系,本轮融资会提升银行贷款比例,因为直接融资会稀释股权比例。”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人工晶体材料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正在调整信贷资源配置。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任涛告诉记者:“预计2025年全年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将与2024年持平,信贷投放结构会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有所调整,即新质生产力领域获得的信贷支持会增多。同时,更加注重盘活存量信贷资源。目前房地产等领域占用了大量低效的信贷资源,银行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增量信贷资源投放创造空间。”

个贷业务成重要抓手

  在对公贷款扩张不易的当下,不少银行将个人贷款中的消费贷款作为2025年信贷投放的重要战场。业内人士表示,对公业务的复杂度通常高于零售业务。对于个人业务,银行积累了海量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深度洞察个人客户消费习惯、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实现零售贷款产品的精准推送与个性化定制,大幅提升营销效率。

  “我行建立了各部门联动机制,目前的工作重点在于‘普惠+零售’的转型升级。加快数字化个贷平台建设,推进个贷处理中心的规范化运营,通过科技赋能等手段,提升贷款办理效率,致力于实现个贷规模快速增长,增加个贷业务收益。”某银行宁波分行负责人表示。

  此外,宏观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消费贷款作为营销重点,能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个人贷款“存量深挖、增量扩面”是其做好2025年信贷工作的重要遵循。

  “零售业务要挖掘存量客户价值,通过对存量贷款客户进行精细化分类、对潜在客户进行深度回访,积极宣传我行信贷优惠政策与特色产品,以高效、贴心的服务增强存量客户的黏性与新客户接受拓展的意愿。”江苏地区某城商行贷款经理告诉记者,该行正在推出消费贷团购活动,以实现老客户带新客户的目的。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