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09 22:57:10 股吧网页版
提振消费需要挖掘农村潜力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连平

  提振消费不能只是将眼光投向城市,还应该把眼光同时投向农村来挖掘农村消费增长的潜力,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看。

  第一,2025年必须要大力提升消费。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5年重点工作的首要任务,包括扩大内需的两个主攻方向,主要是投资和消费,消费目前对我们国家经济的增长的贡献度是越来越大。2024年1月到11月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约为55%,全年有可能会达到60%左右。由于居民整体收入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承受压力,投资收益预期疲软和通缩压力持续存在。2024年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速是在放缓的,那么2025年我们的经济增长目标很可能定在5%左右。要达到这个水平的增长,还是需要加快步伐来推进消费的增长。

  第二,2025年提振消费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的经济工作会议说得比较清楚,四个方面,一是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以更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的依旧换新,扩大服务领域的开放创新;二是提振电信、医疗、养老等服务的消费,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三是通过止跌回稳来推动包括家具、装潢、建材等相关商品的消费支出;四是实施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包括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提高居民的养老金水平提,困难居民的收入等等。

  第三,我们国家的农村具有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通常一个经济体的主要消费需求是来自于城市,而不是农村,我们国家也不例外。但是,考虑到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土地制度等各种因素。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村依然存在巨大的消费增长的潜力。消费是收入及其预期的函数,居民消费收入的放缓和下降是消费不足的基本的原因。最近三年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是有所放缓的,2024年是6.6%低于过去三年的7%的增速,而2014年到2015年平均的增速达到了8.2%。居民的收入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未来我认为可以通过改革来推动居民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持续的提升。还有未来城镇化水平进一步的提升,更多农民变成市民,是有助于来促进消费生长的。

  第四,宅基地市场化的流转有助于大幅提升农村居民财产性的收入。作为土地要素的一种形式,宅基地应该与其他形式的土地一样,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流通价值,应该可以成为持有人的资产。现行土地管理法规限制了居民土地流转,主要是农村居民的土地的流转及其财产权的实现。 据统计,目前农村宅基地废弃控制的面积为760万公顷,假设每年流入流动市场的闲置宅基地的面积,总的来说相当于释放约15亿平方米。截止2024年12月中旬,过去12个月的时间里面,一线城市土地供应占全部100个大中城市供应面积的比例是2.5%,二线城市占比约为分之29.8%,其他城市是67.7%。那么,参考当前全国土地市场供应的结构,综合土地拍卖价格和城乡土地折价来保守估算的话,宅基地进入市场转换的价值可以达到1.3万亿元左右。宅基地市场化流转,即宅基地一旦是可以进入市场交易作为土地要素及其在其之上建造的房屋都可以成为资产,可以交易并用作抵押来获得融资。可见,此举可以使拥有宅基地的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投资和消费的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有助于促进消费加快增长。目前,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它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只有2.5%不到,绝对额占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1/10,因此来是有比较大的提升的空间的。所以,未来要推进宅基地市场化流转,必须要切实解放思想,要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的改革,在土地的确权、土地的流转的合法化、土地交易、金融支持等等各方面都要形成突破。要加快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改革,落实宅基地集体的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民资格权和农民的财产权等等。

  第五,改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产权制度,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试点,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来盘活利用有效的实验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的机制。集体建设用地与承包地一样,也是农民群众的主要的财产。市场交易是财产权利在经济上实现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我们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就是农村这个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是农民的财产权利通过市场交易参与社会生产与分配的过程。但是,现有的一些相关的规定和有关的法律制度限制了农民集体所有权产权制度市场化的落地,所以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认为应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产权制度。未来应该落实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制度,并在法律上予以明确。通过完善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土地承包与土地经营权可分离的制度。另外,还要进一步推进征地制度的改革,要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放在土地改革的重要位置。

  第六,以更大力度的资源投入来促进农民市民化,增加转移性的收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稳步扩大投资与消费,2025年将运用更多的财政资源来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农村居民转市民将大幅度提升其消费的成绩,包括住房、衣着、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等各方面支出将大幅度增加,预计每年农村转移市民人口享有的公共财政保障支出规模将提高50%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意味着未来财政资源更多地要向这方面来倾斜。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城乡收入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在2024年三季度末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46倍。城乡居民的差距虽然最近这些年有所缩小,但是依然还是明显的存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同时其实也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个过程。2014年到2020年新增城镇人口超过1.50亿,到2020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升至63.9%,平均每年城镇化率提升了1.35个百分点。但是在2020年之后,我国城镇化率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到2023年底是66%,城镇化率只提升了0.76个百分点,距离发达国家75%以上的城镇化的水平依然有比较大的距离,尤其是户籍率更低,连50%都不到。所以这两方面都有不小的成长的空间。那么未来国家应该会加大这方面资源的投入来促进户籍人口比例的提升,推动更多的农民转为市民。在四个方面会有很明显的改善,一是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比比较低,其他支出的占比比较高,而农村食品占的比重比较高,二是住房支出占比比较高,而农村居民住房的自给率是非常高的。还有衣着、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四大项,城镇居民大概是农村居民的1.6倍,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支出是相对相当高的,包括金融、商务、法律等等,农村居民在这方面的支出明显是比较少的。展望2030年,假设人口保持在14亿左右,年城镇化率增长0.8%,则平均每年农民转市民的规模约为1200万人,考虑到城镇居民享受的公共财政保障支出,消费投资带来的推动我们认为可能会达到每年10000亿元。建议从2025年开始,连续五年左右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00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城镇化的建设,重点支持农民转市民与各地户籍率变化直接挂钩,以激励地方政府持续推进城镇化的建设。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相关制度的改革将有助于大幅提升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将有助于增加农民的经营性的收入,更多农民转为市民,则将增加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带来居民消费能力和需求的全面提升。所以,提振消费不能只是将眼光投向城市,还应该把眼光同时投向农村来挖掘农村消费增长的潜力,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更多公共财政资源的投入,推动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

  (作者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本文为其在2025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的演讲实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