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月8日,“2025环球时报年会——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洞见活动”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启幕。此次活动由环球时报社携手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联合发起,会聚了来自科技、产业、经济等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及企业精英。
本次活动以“探索新质生产力在各领域的实践路径”为主题,旨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为产业升级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要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九项重要任务。在当前全球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发表主旨演讲,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前沿阵地的核心地位与战略价值,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源于科技创新的强大驱动力。郑纬民指出,当前各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应积极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的演讲则聚焦于机器人产业,指出该产业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他详细介绍了空间智能视觉这一新兴技术,认为其有望将机器人智能等级从L1-L3提升至L4,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化和智能化。倪院士强调,空间智能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与空间计算的融合创新,将为机器人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这一技术的发展不仅将推动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还将对相关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的新动力。
在“环球大家谈”环节,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华为云大数据与AI领域总裁尤鹏、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天士力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水平、美团机器人研究院秘书长刘硕等多位业界权威嘉宾展开深入交流。
嘉宾们围绕“AI如何深度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他们认为,AI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将引发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在制造业领域,AI将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精准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医疗领域,AI将辅助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服务业领域,AI将推动智能客服、智能物流等创新应用的发展,改善用户体验。
尤鹏认为,AI for Science将是接下来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通过AI技术,我们能够打破传统科研方法的局限,助力产业更前端的科研创新。华为云已经在AI for Science领域深耕多年,通过打造一站式科学计算开发平台,集成丰富的AI for Science领域模型、工作流、工具等,为中国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和创新工具。如在药物研发中,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和辅助制药平台加速化合物筛选等流程;基因测序方面,AI 基因平台提升计算分析能力;气象研究上,盘古气象大模型实现精准预测并推动产业变革。这将助力产业更前端的科研创新,打破传统科研局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的源动力,开启全新的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篇章。
嘉宾们还表示,跨领域合作与创新是实现AI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和伦理规范体系,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同时,培养具备AI素养的专业人才也是当务之急,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