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根据上海浦东新区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浦东新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分别达到2700亿元、4200亿元和1500亿元,分别增长8%、10%和4%,突破8000亿元,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不仅是浦东,2024年以来,上海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等重点产业支持力度。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三大先导产业的规模达到1.9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的比重也持续维持在43%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15年排名全国第一。
政策利好不断
去年以来,三大先导产业政策利好不断。
3月29日,2024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市国资委宣布,聚焦产业基金,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推动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以发挥“投早投小”、产业投资、并购整合、补链强链功能。
7月,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正式启动,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以及未来产业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
12月4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重点产业领域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到,对劳动者获得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及养老护理、家政服务行业纳入本市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标准上调30%。
具体来看,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上海发布的《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等企业崭露头角,上海着力下好“先手棋”,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家首个开源共创平台,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2024年5月落地上海浦东,将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同时加快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研发。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此前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制约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数据”。智能驾驶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真实、高质量的道路行驶数据,“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同样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数据来支撑其发展,而且由于人形机器人的复杂性,其对数据的要求更为严苛”。
许彬透露,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地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一个能够容纳100个人形机器人进行智能训练的训练场,预期到2027年该训练场扩大到能够容纳1000个人形机器人训练,“未来,张江这个中心将是全国的人形机器人训练中心,一方面致力于加速技术迭代,另一方面也将为其他的人形机器人进行监测评估等”。
创新成果频出
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生物医药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2024年,上海浦东新区与闵行区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新一轮生物医药产业布局的两个重要承载区,着力打造成为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链接全世界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示范高地。
礼来中国的穆峰达®(替尔泊肽注射液)1月2日正式在国内上市;惠思乐与艾比欧义(上海)携手开拓合成生物学与AI技术的融合发展;规模逾1亿美元,浦港两地联合领投首个项目1月6日“花落”AI制药……新年伊始,上海浦东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捷报连连,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成果加速上市,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孵化体系优化升级,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先行先试创新引领。
不久前,浦东企业上海衍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衍因科技”)基于自研的生物医药垂类大模型,推出基因组尺度大模型平台——衍因智研云®MEGASphere,将实现从分子到基因组尺度的序列建模与设计,为基因组编辑、基因治疗等领域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谈到最新发布的国内首个基因组尺度大模型平台,衍因科技创始人陈泽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希望通过AI大模型算法,专注于CRISPR-Cas系统设计、蛋白质功能预测、基因组建模,以及利用小样本强化学习提升研究效率。“未来5年衍因科技将打造全国最大的生物医药科研协作社区,免费帮助10万名从事生物医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在校学生。”他说。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了3782亿元,占上海的比重超过40%。目前,上海浦东张江已集聚超过2300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从业人员超过9万人,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超过500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个,全球药、械10强超过2/3、全国医药百强企业超过1/3在浦东张江布局。
除了浦东,闵行目前已集聚3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包括3M、之江生物、思路迪、因美纳、燃石医学、美敦力等国内外头部企业。开年以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区域生物医药产业也加速发力。
上海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楠表示,闵行东部的浦江镇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中主要承担制造功能,这里不仅汇聚了一些行业内的领军企业,还有许多正处于成长壮大阶段的企业。
在秦楠看来,企业的成长与壮大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希望浦江区域能设立类似于“大零号湾”的专项资金,为那些处于上市“最后一公里”冲刺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关键助力。
对于浦江镇内已经上市的企业,秦楠建议,闵行区应充分利用政府基金的投融资引导作用,从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加大对它们的扶持力度,“比如,结合当地的产业特色和发展规划,为初创企业提供应用场景的挖掘与培育,鼓励共建联合研发中心,一起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推动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与突破”。
“还应充分考虑生物医药行业员工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加快完善教育、医疗、生活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从而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秦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