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10 13:58:29 股吧网页版
【新华解读】央行暂停买入国债 调控加码护航债市稳定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月10日电 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中国人民银行10日宣布,决定自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业内人士分析,近期债市收益率快速走低,暂停买入有助于避免进一步推动利率下行,从而稳定市场预期、防范金融风险,短期内长期国债收益率有望回升;同时这也不意味着流动性会收紧,后续央行或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向市场注入短期和长期资金。

  ——暂停买入助力债市供求平衡

  根据人民银行公告,政府债券供不应求是此次决定暂停买入的直接原因。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去年12月国债净融资规模较低,而1月已公布的国债和地方债发行计划相对平稳,叠加保险等机构配债需求在年初季节性抬升,因此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

  而从更深层次看,国元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为敩提到,当前债券市场博弈情绪较重,在长短端收益率曲线明显倒挂的情况下,市场仍然存在加杠杆行为,主要就是因为预期利率会继续向下,希望通过资本利得来补充资产收益。但若后续利率无法如期持续走低,债市的波动也将放大,不利于市场稳定。

  “上述情况有两种解决方案,即通过继续宽松引导短端利率下行从而让收益率曲线再度陡峭,以及通过减少需求等方式让长端利率恢复上行,而本次人民银行暂停国债买入就属于后者。当然暂停也可能是阶段性操作,待后续长端利率恢复稳定后央行也可能再次买入。”杨为敩说。

  往后看,明明也提到,政府债发行提速时段国债买入工具仍有必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2025年赤字率提升,而地方化债诉求下预计全年地方债供给相较去年将进一步抬升。“考虑到全年赤字规模、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均将在3月公布,届时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两项工具或更多发力,以维持资金面充裕平稳。”

  据了解,流动性投放是除债市收益率曲线调控外,国债买卖工具的另一大重要功能。自工具创设以来人民银行一直维持国债净买入,去年8月-12月净买入面值分别为10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合计达1万亿元。

  “暂停国债买入不意味着市场流动性收紧。”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预计,后续人民银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方式,向市场注入短期和长期资金,继续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另还有受访人士提出,本次公告只明确暂停买入但尚未提及卖出,后续不排除人民银行仍有卖出长债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调节债市供求关系。

  ——短期内长期国债收益率或有回升

  去年以来,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有业内专家指出,这背后是部分机构抢购国债,等于预期以后利率越来越低,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看空经济,加大了资金流出压力。

  人民银行也多次明确校正债市风险,保证收益率曲线正常,如不仅推出国债买卖来助力平衡市场供求,还在去年末对3家违反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的机构合计处罚超6000万元。

  此前记者还获悉,人民银行已建立起银行间市场常态化监测摸排和行政执法机制,对摸排出的涉嫌违法违规交易线索,后续将继续开展核查,并根据核查情况开展立案调查和处罚,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不过也要注意的是,稳利率诉求或不等同于推升债市利率趋势上行。有受访人士提出,低通胀环境持续推升我国实际利率,刺激信贷需求回暖仍需压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因此维持相对较低的利率环境,并避免其过快下行或是相对理想状态。

  “对债市而言,人民银行停止买入国债释放了较强的严监管信号,预计短期市场可能面临一轮调整。但参考近期的经济数据及监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债市面临的长期基本面和政策面环境或未明显改变,低利率环境下机构欠配压力也可能在2025年延续。”上述受访人士说。

  东方金诚研发部执行总监冯琳也判断,受人民银行暂停买入国债影响,短期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出现较大幅度回升,但在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债牛的大方向或难现根本性逆转。此外暂停买入国债或意味着一季度降准概率上升。

  消息早间公布后十余分钟内,银行间市场国债成交收益率走高约3BPs。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从9:00前的1.6425%升至1.67%,3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006收益率从1.9125%升至1.95%,升幅分别为2.75BPs、3.75BPs。截至发稿,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略有回落,但仍较前一交易日收盘小幅上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